1 / 6
文档名称:

月迹 (2).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月迹 (2).doc

上传人:brozn 2022/4/25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月迹 (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月     迹
贾平凹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构造特点;
2、品味文章语句,揣摩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妙事物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难点】目的1、2
2
月     迹
贾平凹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构造特点;
2、品味文章语句,揣摩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妙事物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难点】目的1、2
【课前预****br/>1.文章以“月迹”为题,,人人得而见之,却又捉摸不到。这一份奇妙的感觉,,充满了童趣和梦想。“月迹”本来的意思应该是月亮的印迹,而月亮在课文中又是美妙事物的象征,用“月迹”作题目,本质上是暗示美妙的事物所在的地方,非常含蓄,具有象征意义,阅读时要用心去感受。
2.《月迹》是贾平凹1982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月迹》中的一篇,“形散而神不散”,你能从这篇文章中体会到散文的这一特点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和月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古诗句。
学生背诵
老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篇和月相关的散文,看看文中的孩子们是怎么去寻月的?又获得了那些认识?  
2.学生介绍
贾平凹,,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小说集《商州散记》、《天狗》 ; 长篇小说 《急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3.检查字词(略)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老师:散文在构造上看似自由,但文中都有一条线索将文章的材料组织起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考虑:孩童们寻月的过程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心理有了怎样的开展变化?
学生自行讨论并答复
2
  A、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寻月、议月。
B、屋中之月—-院中之月-—沙滩之月     寻月—-赏月
C、过程: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
孩子的心理:   绝望--争执   —— 人人拥有 —- 处处都有——竟是这么多-—满足
小结:寻月的过程正是童心升华的过程,是寻找美的过程。
(要求学生能自圆其说便可,不强求唯一答案)
2.品味语言:说说文中你最欣赏的句子,并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
(三)深化研讨课文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展小组讨论和质疑。
分组讨论课文内容
预设问题:
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颖,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明确: 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颖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