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郑家岭村山区农村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实现纯收入万元,人平纯收入元。其基本做法是
一、突出农业特色化,大力实施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整,不仅要考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销售问题,还要,他们专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并通过了《郑家岭村公用设施管理实施细则》、《郑家岭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郑家岭村“门前三包”责任管理暂行办法》、《郑家岭村规划建设管理责任书》等村规民约,张贴到各家各户,确保了村庄建设管理的科学规范运行。
三、围绕农业科技化,努力提高农民素质。
农业结构的调整,给郑家岭村人调出了甜头,调出了希望,全村种植柑桔、种植西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针对群众的发展热情,村“两委”适时提出了整体规划、科技兴农、有条不紊、逐步发展的工作思路,为了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村里打印多份柑桔技术资料,发放到农民手中;为了及时指导农民学技术,村里架设广播线路,开通广播,并自办广播节目,及时传递柑桔技术及短、平、快项目的科普知识;为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村里主要干部跑乡里、到县里,聘请县柑桔专家为技术顾问,每年为村民讲授两次辅导课,帮助农民解答技术难题,农民吃了“定心丸”。
他们把对农户的科技服务作为一件实事来抓,要求技术入户率年达十次以上。在技术操作上,给农户发台历,每户操作从正月初一安排到腊月三十;在技术管理上,村配备了技术员登门上户督促,服务指导,限时、限量、限方式;在技术学习上,提倡自学与培训相结合,除每年请专家培训两次外,给每个农户印了一本技术实用小册子,在技术提高上,实行年终考试,从某年开始,村支部就柑桔全年的管理技术全面综合的出题十五道,每户抽五道题现场即答,不合格者允许补考,再次考试不合格者,收取元费用,请专家开小灶,专人培训。如今,郑家岭村基本上家家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户户有一个致富好能手。
在培养科技后备力量方面,村投资万多元购置了电教设备,开办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劳作之余,村民们走进教室,接受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种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正在郑家岭村悄然形成。同时,村里拿出万元用于建设村中心完小,为学生们创造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立足农村小康化,发挥党组织战斗力。
村党支部结合村里的实际,创造性的制定出“五制”的管理模式。为民办事承诺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在年初制定出工作目标,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明确到个人,并把每个村干部的年度工作任务公布于众,向全村群众进行承诺,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年终干部工资相挂钩;村干部出勤公务日志制。村党支部根据村里客观实际,取消了坐班制,村干部除了早晨和晚上在村委会办公外,白天都要到村组去调查情况、解决问题,村干部要把每天的出勤情况记录在村委会的出勤公务日志上,并做到一月一汇总,一月一检查;重大事情村民代表表决制。对涉及到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情,由村“两委”召集村民代表进行投票表决,充分发挥群众主动参与、管理村务,行使民主权利;一般事情村民代表签字制。对村日常事务中发生的一般性事情,需要经过村民代表表决通过的,在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的情况下,由村干部分别到代表家中征求意见,由代表签字表决;办理村务实行村务督察制。村党支部在群众中聘请了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