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2020中考文言文虚词总汇.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2020中考文言文虚词总汇.docx

上传人:胜利的喜悦 2022/4/25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2020中考文言文虚词总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 2020中考文言文虚词总汇
初中文言文虚词梳理(常用的15个)教师:
一、复****之”(一)代词1.“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她”(他们)、“它”(它们)等。如: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如: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让步关系。可译为“可是”“却”。如: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②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③至则无可用(二)副词。
①在句中其强调作用,可译为“就”“就是”“倒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②表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五、复****以”(一)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本句中前一个“以”表原因,“因为”,后一个“以”表目的,“用来”。)(《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根据”等。
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③以天下之所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
①屠惧,投以骨(《狼》)②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二)连词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用来”、“来”。如: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表修饰,可译为“而”,或不译。
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三)动词,可译为“认为”。如:
①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四)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如:
固以怪之矣。(作副词,通“已”,译为“已经”)《陈涉世家》六、复****于”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种:
,译作“从”、“在”、“到”等。如: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3.“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如:
①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4.“于”表示时间,可译为:“到”。如: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5.“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如:
“受制于人”的“于”。
七、复****焉””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焉”用作句末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疑问语气)(《曹刿论战》)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肯定语气)(《愚公移山》)3.“焉”用作代词,相当于“之”。如:
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它,代这篇文章)(《捕蛇者说》)②时而献焉。(它,代蛇)(《捕蛇者说》)4.“焉”用作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相当于“于之”,即“从这里”“在那里”。如:
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八、复****何”(一)代词。可译为“什么”“哪里”。
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子何恃而往?(《为学》)(二)副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