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沉淀溶解平衡.doc

格式:doc   大小:9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沉淀溶解平衡.doc

上传人:wangzhidaol 2017/2/23 文件大小: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沉淀溶解平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一. 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过程—速率 v 1 AgCl (s) Ag + (aq) + Cl —(aq) 沉淀生成过程—速率 v 2 v 1>v 2 ——沉淀溶解——溶液不饱和 v 1=v 2 ——溶解的沉淀= 生成的沉淀——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 v 1﹤v 2 ——沉淀生成——溶液过饱和 1. 概念 1)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浓度小于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浓度。 3) 过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超过最大量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过饱和溶液。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较高温度下配制成它的饱和溶液, 并细心滤去过剩的未溶固体, 然后使溶液慢慢降到室温, 但尚未析出晶体, 这时得到的溶液就是过饱和溶液。硫酸钠、醋酸钠、硼砂、硫代硫酸钠、蔗糖等物质都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存在的原因是, 有些溶质在饱和溶液中不容易形成结晶中心( 即晶核)。每种晶体都有一定的排列顺序(即晶格) ,使原来无秩序运动的溶质质点按照这种晶体的晶格次序排列起来。有些物质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自行产生结晶中心, 因此这些物质的过饱和溶液还是比较稳定的。从本质上看, 过饱和溶液是处于不平衡状态或称介稳定状态。在过饱和溶液中投入一小颗溶质的晶体(或投入晶形相同的其他物质) ,能使过量的溶质在短时间内结晶出来,得到饱和溶液。用力振荡或充分搅动过饱和溶液,或者摩擦容器的器壁, 也能使过量的溶质迅速结晶出来。 4) 沉淀溶解平衡: 一定温度下, 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 形成溶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人们将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2. 特点: 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 NaCl 固体放入 NaCl 饱和溶液中,一昼夜后观察发现,固体变为规则的立方体,而质量却未发生变化逆: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等: v 1=v 2 动: v 1=v 2≠0 ——动态平衡定: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变: 当条件改变时,溶质的溶解平衡可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内因:溶质本身的性质溶解度( g) < ~1 1~10 >10 溶解性分类难溶微溶可溶易溶 1) 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 2) 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 3) 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外因: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1) 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2) 温度: 固体其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少数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如 Ca(OH) 2 的溶解平衡。 3) 同离子效应:加入具有相同离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强电解质后,平衡发生左移。 4. 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 1) 反应后离子浓度降至 10 -5 mol/L 以下的反应为完全反应,用“=”。如酸碱中和时 c(H +) 降至 10 -7 mol/L<10 -5 mol/L , 故为完全反应,用“=”。常见的难溶物在水中的离子浓度均远低于 10 -5 mol/L ,故均用“=”。 2) 溶解平衡方程式注意在沉淀后用(s) 标明状态,并用“”。如: Ag 2 S(s) 2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