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2016年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6年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doc

上传人:实用文库 2017/2/23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6年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附件: 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好各项就业政策,规范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就业补助资金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 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用于促进就业创业的专项资金, 由财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人社部门)管理。第三条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公平公正。落实国家普惠性的就业创业政策, 重点支持就业困难群体就业, 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就业工作任务重地区倾斜,促进不同群体间、地区间公平就业。——激励相容。优化机制设计,奖补结合,先缴(垫) 后补,充分发挥各级政策执行部门、政策对象等积极性。——精准效能。提高政策可操作性和精准性, 加强监督与控制,以绩效导向、结果导向强化就业资金管理。第二章资金支出范围第四条就业补助资金分为对个人和单位的补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补助两类。对个人和单位的补贴资金用于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见****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支出; 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补助资金用于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等支出。第五条职业培训补贴。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的人员范围包括: 贫困家庭子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 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下同)、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以下简称五类人员), 以及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一) 五类人员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的五类人员, 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 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 下同), 给予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对为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垫支劳动预备制培训费的培训机构,给予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其中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同时给予一定标准的生活费补贴。(二) 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对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技师培训的企业在职职工, 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 给予职工个人或企业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第六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五类人员, 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第七条社会保险补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人员范围包括: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一) 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 以及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 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部分。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 2/3 。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期限, 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 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 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 3 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 。(二) 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 与之签订 1 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给予最长 1 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对离校1 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 2/3 ,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 2 年。第八条公益性岗位补贴。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人员范围为就业困难人员,重点是大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对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岗位补贴, 补贴标准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 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 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 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时年龄为准)。第九条就业见****补贴。享受就业见****补贴的人员范围为离校 1 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对吸纳离校 1 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并支付见****人员见****期间基本生活费的单位, 给予一定标准的就业见****补贴。对见****人员见****期满留用率达到 50% 以上的单位,可适当提高见****补贴标准。第十条求职创业补贴。对在毕业年度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第十一条就业创业服务补助。用于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支持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及维护等,以及用于向社会购买基本就业创业服务成果。第十二条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重点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等支出。第十三条上述各项针对个人和单位的补贴资金的具体标准, 在符合以上原则规定的基础上, 由省级财政、人社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各地确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