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后有感 - 谈旧诗新读之体会
课后有感 - 谈旧诗新读之体会
今年的大汉是学习唐诗三百首,朱老师在课程进行之前给我们传授了两点关于读诗的建议:第一是读诗要读语言,读心灵,读文化;第二是在读诗
课后有感 - 谈旧诗新读之体会
课后有感 - 谈旧诗新读之体会
今年的大汉是学习唐诗三百首,朱老师在课程进行之前给我们传授了两点关于读诗的建议:第一是读诗要读语言,读心灵,读文化;第二是在读诗的过程中,不要忘了自己本身的介入,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诗中,以求获得切身新颖的感悟,在此过程中还原自己一个“真身”。下课后的我深有感触,想起自己先人写的名诗《江
雪》,至情至境,突觉茅塞顿开。下面我就结合这首诗来谈一下我的体会与从中悟出的道理。
作为过来人,按照以往我们高考的模式来分析这首诗,我认为是这样的:前两句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界域来突出环境的苍茫,寒冷。“灭”字和“绝”字用的恰到好处,能够看出诗人的炼字功夫相当了得。后两句则转到诗人本身,一个“孤”字写出了是人的孤寂悲凉,一幅画面能隐约浮现在我们眼前:一位历尽沧桑,宦海沉浮的老翁披着斗笠,一个人独立在雪与湖之中,面对群山,默默的注视着江面,在苍茫的世界里孤傲的垂钓。反映出诗人虽历经贬官但却遗世独立,孤傲清高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读完了这段,大家是不是似曾相识,这是我作为高考过来人再以高考的要求即兴写出的一段赏析。想必每一个在高中锤炼过的人都能毫不费力的书写出来。但是,我想大家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生硬的,不附加任何情感的,干巴巴的写出赏析。说实话,我真的没有用自己的灵魂细细品味过这首诗,接下来,我结合今天听课后的感悟将老师讲的两条建议结合起来回味一下这首我们读烂了的诗,看能不能挖掘出更新的东西。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刚上来初读这两句完全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千山万水不闻鸟声,江河田野难觅人迹,“绝”与“灭“给我的感觉就像切尔诺贝利的现场,恐怖的气氛不由自主就冲击着大脑。语言虽简练,短短十个字,但给人的感觉却不逊于身
临其境。同时,影视剧看多了的我总想着在这个环境中有人会冷笑一声,阴险而冷酷。那么,接着往下读“孤舟蓑笠翁“,现在感觉场景并不是想象中的阴冷恐怖,有孤舟、还有一蓑笠翁在那,至少有人迹、有人味。继续,“独钓寒江雪”一句读完,有种那位蓑笠翁是英雄,是不苟言笑的武林高手的预感。面对无人无生灵的环境,能悠闲地垂钓,钓的是什么?是鱼?是寒冷?是那江那雪?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简单查一下背景资料,才知柳宗元当时被贬官,还是连续被贬!马上回到诗中,突觉他是一位承受力很强的白领,打工过程中没有升值反而被贬,面对种种家里社会上的压力,他孤身垂钓。可能带着两口小酒、几条咸鱼,与不语的雪与大江对饮,或许某个时刻咬紧了牙关,攥紧了拳头,心里数落着世界的不公。但发完狠又淡定的看着鱼鳔,盘腿而坐,从容而钓。感悟到这里已经欣喜若狂的我对比高中的“标准答案”,顿时想大骂设计答案之人的哲学没学好,不能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骂他没有一点人情味,把有血有肉的柳宗元写的像个万能战士,遍体鳞伤还玩深沉,充好汉。骂完后我便继续回到诗中,希望能弄出点更有价值的东西。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