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外资善恶辨.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外资善恶辨.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东西 2022/4/25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外资善恶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外资善恶辨
陈昌华 在越开放、越没有政府人为影响的环境中,外资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便越正面

银行被“贱卖”,股市被抄底,汽车让了市场但拿不回技术――诸如此类对外资的负面评价,最近在传媒中经常出现。究竟外资在中国外资善恶辨
陈昌华 在越开放、越没有政府人为影响的环境中,外资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便越正面

银行被“贱卖”,股市被抄底,汽车让了市场但拿不回技术――诸如此类对外资的负面评价,最近在传媒中经常出现。究竟外资在中国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在讨论问题之前,我们可能需要先回头看看外资在中国经济中所扮演过的角色。不能不谈的是出口。从1993年到2004年的11年间,中国出口总额由917亿美元增加到了5933亿美元,而且高速增长的势头到现在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同期,外资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可以说,没有外资的推动,中国出口就没有今天这样的局面。
在消费品领域,中国政府对外资进入的管制是比较宽松的。正是在这些竞争最充分的领域,我们看到整个市场的百花齐放;不单是消费者得益,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得到了壮大。
而国内舆论对外资抨击最甚的几个行业,例如银行、证券和汽车等,偏偏就是对外资(或内资)进入管制得最多的领域。譬如汽车行业,可以设想,假如过去十多年间中国保持着一个像现在这样相对较低的汽车进口税率,而对国内外希望进入汽车市场的资本都大开绿灯的话,中国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已蓬勃发展。
首先,汽车的价格肯定会比现在低,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也一定会多很多。其次,国人十分害怕的大量汽车进口也不会出现,因为进口关税下降带来的汽车市场扩张,已经吸引了大量海外生产商到国内设厂。最后,像现在一样,国内品牌会出现在一些特定的价格领域,如低档市场;而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实际上,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都是从最低档开始的。如果中国对民营资本进入汽车市场从来不设限制的话,现在大概已经遍地都是国产车了。
至于“贱卖”银行,也是保护主义惹的祸。如果中国政府在开放之初就容许海内外不同类型的资本进入银行领域竞争,四大银行可能早就把贷款和风险分析等做好了,根本无须政府埋单并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
有人以股票上市后的价格来倒推对战略投资者配售的定价是否合理,甚或抨击向战略投资者出售股份的举措。我以为此举无疑是“事后诸葛亮”。谁能保证两年后上市银行的股价会比现在高?或起码不比卖给战略投资者的价格低呢?而且,战略投资者的最短持股时通常是有限制的,这意味着他们不能跟一般股民一样“见好就收”;相对便宜的价格,可以看做是一种风险补偿。
有人会问:为什么现在国有银行上市前,只对境外战略投资者配售而不配售给境内投资者?其实,一方面,建行等上市前是配售过少量股票给一些特大型国有企业的,只是未曾引起注意;另一方面,海外金融集团在技术上也能提供更大的帮助。
最后,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抄底”股市和其他一些相关的观点,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如果国内券商和投资者如此担心QFII来抄底,他们应该觉得A股很便宜,为什么他们自己不先买呢?今天A股市场所承受的持续下跌的痛楚,完全是上世纪90年代末市场参与者大量投机所造成的后遗症,与外资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