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文档名称:

肝炎肝硬化.ppt

格式:ppt   大小:2,161KB   页数:5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肝炎肝硬化.ppt

上传人:我是药神 2022/4/26 文件大小:2.1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肝炎肝硬化.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肝炎肝硬化
(二)肝细胞坏死
1、嗜酸性坏死
由嗜酸性变发展而来,此时肝细胞核固缩或消失(也称嗜酸性小体形成)。
2、溶解坏死
由高度气球样变发展而来。
嗜酸性小体形成
溶解坏死替进行,结果使原肝小叶结构及肝内血循环途径被改建,而使肝脏变形、变硬。
导致肝硬化发生的、反复交替进行的三种病变???
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
肝内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分类]
一、国内分类:
门脉性、坏死后性、淤血性、寄生虫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其中以门脉性最多见。)
二、国际(IASL)分类:
--据病因分:病毒性肝炎后、酒精性、营养不良性、寄生虫性、胆汁性
--据病变分:小结节性、大结节性、大小结节混合型、不全分隔性肝硬化(早期改变)。
★门脉性肝硬变
(一)原因
1、病毒性肝炎:此为我国引起门脉性肝硬变最主要原因,尤其是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
→大部分发展为门脉性,少部分发展为坏死后性。
2、慢性酒精中毒:见于长期大量酗酒者。
3、慢性毒物中毒:长期少量接触CCL4、***仿、黄磷、***等。
4、营养不良→肝细胞变性→肝细胞坏死
(二)病理变化
肉眼特征*:
小结节性肝硬变!
——肝体积缩小,重量减轻(<1000g),质地变硬,肝表面及切面可见无数弥漫分布的小结节,结节Ø~,最大者不超过1cm;结节外围均有灰白色纤维间隔包绕,纤维间隔较薄,且厚薄均较均匀。
----坏死后性肝硬变可为:
大结节性肝硬变:
所有结节Ø>1cm,最大者可达5cm,
也可为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变:
一部分结节Ø>1cm ,一部分结Ø<1cm)。
结节外围包绕的纤维间隔较厚,且厚薄不均匀。。
小结节性肝硬变
小结节性肝硬变
小结节性肝硬变
坏死后性肝硬变
坏死后性肝硬变
坏死后性肝硬变
镜下: (1)原肝小叶结构广泛破坏;肝内有显著纤维组织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包绕原肝小叶,而形成大小不等圆形/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即形成假小叶; (何谓假小叶?)
(2)假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其内中央静脉缺如或偏位或有两个以上中央静脉,有时可见汇管区;
(3)假小叶外围均有纤维间隔包绕,纤维间隔较窄,且宽窄较均匀,其内尚有多量慢性炎细胞浸润,并可有细小胆管增生。
假小叶
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
---肝内血循环途径的改变
1、肝内血管网减少(挛缩、扭曲、压迫)→肝内血流通受阻;
2、异常吻合支形成。
(三)临床病理联系
1、门脉高压症:
由门静脉压显著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称门脉高压征。(正常门脉压:8~12cmH2O,而本病时可达30~50cmH2O)
门脉高压症的原因:
①假小叶压迫小叶下静脉;
②小叶中央纤维化、肝窦增厚、闭塞;
③肝内血管网受破坏而减少, 增加了门脉回流的阻力;
④肝动脉和门静脉之间形成吻合枝, 阻碍门脉血液回流。
*门脉高压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2)胃肠道淤血水肿:
门静脉压升高→胃肠道静脉回流受阻引起;
(1)脾肿大:
脾静脉直接回流到门静脉,门静脉压显著增高→脾静脉回流长期受阻→慢性淤血性脾肿大→脾亢;
(3)腹水: 患者腹水量可达数升以上,可引起显著腹胀及呼吸困难;(自学腹水的形成机制)
(4)侧支循环形成:
当门静脉压升高→门静脉血回流严重受阻→门-体静脉间可形成相当数量侧支循环,此时一部分门静脉血可由侧支循环直接进入体静脉→门静脉压有所下降。
---主要侧支循环有:
1、胃左冠状静脉与食管下端静脉丛吻合→ 食管下端静脉丛曲张 破裂 上消化道大出 血(患者主要死因);
2、肠系膜下静脉与直肠下端痔静脉丛吻合→痔静脉丛曲张 破裂 便血 长期 贫血;
3、肝圆韧带中脐旁静脉与脐周及胸腹壁浅静脉网吻合→脐周浅静脉网曲张及胸腹壁浅静脉网曲张。
2、肝功能不全
(1)睾丸萎缩及男性乳腺发育症:
系肝脏对雌激素灭活降低引起;
(2)雌激素↑→蜘蛛痣及肝掌:
蜘蛛痣为皮肤小动脉末梢在雌激素刺激下显著扩张形成的。鲜红色约针帽大小,多发生于体面部、上胸部、前臂及手背处; 肝掌表现为手大、小鱼际处掌面发红;
(3)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4)出血倾向:
由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及脾功能亢进使血小板破坏增多;
(5)肝性脑病:
发生于晚期,肝功能衰竭时。继发于各种严重肝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