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椎间盘微创术后感染的处理办法
病因
细菌性感染
1
无菌性感染
2
自身免疫反应
3
一、细菌性感染
原发性感染 全身潜在感染灶
1、龋齿
2、毛囊炎按时静滴一周,改用Q12H一周。
2、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日二静滴,三日后改为日一次静滴,一周后停用,如需使用脱水剂改为七叶皂甙钠20mgQD。
3、5%葡萄糖250ml+丹参20ml静滴QD。
4、配合高频波床旁治疗。
5、镇痛药物按时服用(消炎痛栓1粒日三肛塞)。
一般患者可在2周内缓解!
注意事项
1、每周检测血常规、血钾;每2周检查血沉、CRP。
2、做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床上功能锻炼等。
治疗方案2
超过2周确诊, 抗感染治疗两周无效,血
沉无好转。
1、除方案1中的方法外,尽快微创介入椎间盘冲洗治疗。盘内或盘外置管,局部应用抗生素及O32周。
2、出现功能障碍者,可做高压氧治疗。有发热者丹参停用。
3、抗生素应用6-8周。
微创治疗:颈椎冲洗
腰椎间盘感染:冲洗
冲洗液配制
1、颈椎:生理盐水20ml+
2、腰椎:生理盐水50ml+
3、冲洗后注射O3:颈椎:3ml
腰椎:5ml
手术治疗
抗感染无效,置管引流无效,中毒症状明显,压迫神经及椎管内占位严重。可选用外科的前路或后路创伤较小的方法给予清除。
心理护理
要给予正确的疏导,要多关注患者,在尊重患者的同时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对出现的不适及并发症提前告知患者,使其对疾病的恢复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实施的各项护理措施做好解释,使患者明确目的,调动其积极性;让患者学会简单的缓解不适和预防并发症的方法,使其消除其怨恨情绪和不信任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要素:
告知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
预后良好!口径一致!实例举证!
疼痛的护理
患者术出现腰部剧烈疼痛,此类患者常因一些细微的刺激,尽量减少如抚摸、开关门窗,按摩腰部等可能引起疼痛的动作,注意每次按摩时避开疼痛发作期。同时指导其放松紧张情绪,并予以有效的止痛剂。保持病室的空气流通;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深呼吸,避免呼吸道感染。并在精神上予以安慰、鼓励,使患者尽量保持安静,减少疼痛发作的次数。
体位护理
患者呈强迫体位,尽量减少翻动,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使患者舒适,必要时戴腰围,以保护腰部,保持腰部固定。同时指导和鼓励患者在疼痛间歇期做四肢的功能锻炼,或有家属或医务人员做被动的双下肢肌肉运动。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禁止进行腰部的锻炼。
饮食护理
椎间隙感染发生后,病人十分痛苦再加上休息不好,往往食欲欠佳,因患者疼痛、发热、消耗大量热量,因此指导患者采取少量多餐,合理搭配,以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多食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排便用力而引起疼痛,个别患者出现腹胀时可给予四磨汤口服,番泻叶泡茶饮或肛管排气。
失眠护理
患者因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失眠,而失眠又加重疼痛反应。所以,晚间护理时应特别注意照顾患者,劝说探视人员及早离开病房,交代患者不要饮浓茶、咖啡等影响睡眠,可指导患者睡前喝牛奶及全身放松、听柔和的音乐等有助于帮助睡眠的方法,必要时遵医嘱适量用药,一般以口服止痛为主,如芬必得、安定等药物。
椎间盘感染的并发症
褥疮——定期翻身
肺部感染 ——饮水、扩胸运动、环境等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肌肉收缩舒张运动、
按摩等
泌尿系统感染——多饮水
椎间盘炎下地指征
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抗生素、激素的停药时间而定
⑴症状变化:椎间隙感染常见的腰痛明显减轻,VAS评分表示应不超过3分,即疼痛不影响睡眠,无需应用止痛药物;
⑵体征变化:仰卧挺腹实验、挪臀实验、震床实验、局部压、叩痛阴性;
⑶血沉、血常规、C反应蛋白正常,血沉检查正常至少2次(间隔1周以上检查);
⑷抗生素由大剂量冲击治疗转为预防性应用(2日/次或3日/次),。
⑸下地必须佩带胸腰支具、从诊断确立绝对卧床至少15天。尽量卧床休息,以防椎间隙变窄。可适度做牵引治疗。
预防
1、白细胞异常、血沉快、CRP高的患者提高警惕。术前监测体温,询问是否有感冒、感染病史。
2、器械消毒药严格,避免反复使用一次性穿刺针。
3、尽量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4、术中操作尽量避免穿入椎间盘内的电极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