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人教版本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40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本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docx

上传人:zongzong 2022/4/26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本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人教版本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开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开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定义:地球外表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根底上遵照必须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 注:两个区域,遵照不同的指标,地理界限是不同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开展的影响 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比照
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读图和文字得到以下信息:
1、定位: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暖和时间长,作物的生长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散,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长江、京杭运输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 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 7、矿产资源贫乏。
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兴旺农业的根底上开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开展重工业〕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 1、定位:43°N~48°N,125°E旁边 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稍强〕,暖和时间短,作物的生长期短。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黑土,耕地较为集中,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耕作方式相对粗放,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嫩江、松花江
6、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辽南为冬小麦〕 7、矿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8、工业: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四、区域不同开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
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开展的障碍。 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开展,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利的条件。 3、农业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和棉花、桑蚕的产地。〔为什么〕
4、工商业时期:稠密的水网再次成为农业开展的障碍,粮仓地位、棉花生产地位均让位于其他地区。
其次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开展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要熟识中英文
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监测、城市管理、资源普查、灾情评估、农业生产、台风预报等等。 3、地理信息技术群众化趋势:GPS汽车导航、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空间信息网站
4、RS的定义:利用装载于飞机或者航天器、卫星等上面的设备,对地面进展远距离的感知。 关键的装置时:传感器
原理:不同物体放射的电磁波不一样
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处理装置——遥感图像 5、GPS
组成局部:空间局部、地面局部、用户设备
利用GPS可以得到准确的三维坐标〔经纬度和高程〕 应用:汽车导航、空间定位、农业浇灌
6、GIS:是一种计算机系统,须要人来操作〔输入信息、管理、分析、表达〕 数据源:统计数据、田野调查数据、遥感图像 应用:空间分析、查询检索
在RS的的根底上,可以利用GIS来动态监测或预报 台风的监测就是利用的RS和GIS技术
其次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立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一、荒漠化的定义、表现和主要地区
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半潮湿地区的土地退化。实质是土地生产力丢失的土地退化。 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简称***〕 形式:荒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地区〕、 石漠化〔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地区〕、 盐渍化〔浇灌农业区〕、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自然根底〕 西北地区〔阅读教材图片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定位:38°—50N,75°—120°E,包括新疆、甘肃〔和蒙古是交界的〕、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大部。
2、本区的主要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阿尔泰山。 3、地理界限:贺兰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限,以东降水量200毫米以上,以西200毫米以下。 天山是南疆和北疆的分界限,天山以北叫北疆,以南叫南疆。
4、地域分异规律:有东到西的景观改变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表达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5、绿洲农业的位置:山前的冲积扇上,山麓地带。
6、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