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迁都是否为解决北京现存问题的最佳办法【摘要】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已久,而如今各种关于迁都的声音却不绝如缕。中国迁都之说始于 1980 年此后 30 年,每一次环境事件都会引发民间对于迁都的争论与猜想。 201 0 年年末的“迁都”之议,“导火索”竟然是北京的“惊天大堵”。央视著名主持人岩松以“令人崩溃”、“惨不忍睹”的字眼来形容, 称其可以在北京堵车史上记下一笔。不仅如此, 北京还面临着沙尘暴的威胁, 水源、用地、人口等种种的问题也是促使迁都声音不绝的依据。【关键词】北京交通拥堵沙尘危害用水短缺用地紧张迁都“迁都”之议不绝如缕最早提出“迁都”的人,是学者汪平先生。 1980 年初,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汪平上书,提出了将首都迁出北京的问题,从此提议北京迁都的序幕拉开,呼声不绝于耳。 1986 年,又有学者又提出北京面临迁都的威胁,一度引起极大震动。 2006 年,凶猛来袭的沙尘暴,将“迁都”的提议推向高潮。当年 3月,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 479 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要求将首都迁出北京。表, 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要求将首都迁出北京。此后,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发出酝酿已久的迁都建议书:“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已经濒临崩溃。我们呼吁:把政治首都迁出北京, 迁到中原或南方。”随后他上书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建议分都、迁都和修改宪法。 2007 年 11 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认为中国应认真考虑迁都。梅新育说,如果北京继续充当首都,不仅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构成了额外的负担,城市自身也走入了死胡同。 2008 年 2 月,民间学者秦法展和胡星斗合作撰写长文《中国迁都动议》,提出“一国三都”构想,即择地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行政首都,而上海作为国家经济首都。北京则只留文化职能, 作为文化、科技首都。世界迁都热潮 1 、韩国 2003 年 12月 29日, 韩国国会通过《新行政首都特别法》, 从今年 1月 1 日起正式启动筹建新首都的计划。自 2012 年起,韩国中央立法行政机关等将陆续迁往新行政首都。 2030 年,新行政首都将最终建成,形成有 50 万人口的新城。韩国迁都念头起于上世纪 70 年代,当时考虑冷战正盛,汉城不利于“避战”。几十年来,韩国人口和经济力量向首都汉城过分集中。在以汉城为中心的首都圈,集中了全国半数的人口和七成的经济力量。汉城过于肥大的“城市病”日益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 甚至因此触发地区间和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汉城地处偏北, 远离欠发达地区, 成了韩国的“一头沉”。韩国要找一个地处中部的佳地作为新行政首都所在地,以便辐射周边,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 2、巴西:从里约热内卢到巴西利亚历史上, 它南富北穷, 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迁都的考虑之一就是要在巴西广阔的内地建立一个促进国家发展的中心。 1956 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亚斯州的一片荒原上选中了新都的地址,定名为巴西利亚。 1960 年 4 月,巴西首都正式迁往巴西利亚。迁都后,巴西以首都为基地, 探索出一条在稀树草原上科技兴农的新路子, 不仅改变了衡的现象, 也促进了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巴西利亚也从当年十几万人口的小城, 发展成为一个拥有 200 余万居民的世界名城。 3、尼日利亚:从拉各斯到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