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重返联合国之初那些人那些事 2011/10/25 00:00:00 来源: 北青网▲ 1974 年,常驻团欢迎来参加第六次特别联大的邓小平同志▲联合▲ 1974 年,常驻团欢迎来参加第六次特别联大的邓小平同志▲联合( 1/1 张) 40 年前的今天, 在纽约举行的第 26 届联大以 76 票赞成、 35 票反对、 17 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 23位的提案( 简称“两阿提案”)。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当下发来邀请电, 请中国政府派代表团重返联合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本版特刊发此文, 纪念那些风云岁月的同时, 也重拾那段值得珍藏的历史记忆。——编者■本期私人别史主人公徐书云, 现年 68岁。 1966 年毕业于外交学院。 1971 年开始参加联合国多边合作方面的工作, 1972 至 1977 年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回国后继续从事联合国多边经济技术合作工作。 1982 至 2005 年受聘于联合国人口基金纽约总部工作,先后担任亚太司司长、阿拉伯地区和欧洲司司长(D2 级) 等职务,其间还出任过联合国人口基金驻伊朗、孟加拉国和俄罗斯代表。 2006 年退休后受联合国返聘到一些国家工作。目前是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在一些部门从事高级咨询工作。 1971 年 10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笫 2758 号决议,恢复了中位,迄今已经 40 年了。从 1972 年到 1977 年我有幸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了 5 年,以后又以国际公务员身份在联合国机构工作了近 25 年。回想起常驻团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 紧张、忙碌的工作和生活情景, 恍如昨日, 历历在目。追念之余, 试着记述一些常驻团那些人和事儿,谨以一些琐忆,纪念中国重返联合国 40 周年这个有意义的日子。■“搞联合国的事”: 一块抹布、一把扫帚起家 1971 年 10月 26 日上午( 纽约时间 25 日晚), 我正陪应邀来参加“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的伊朗队队员在北京民族饭店大厅休息。突然从电视机里传来播音员激动的声音:第 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的赞成票通过第 2758 号决议恢复中位!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许多国家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会场兴奋得手舞足蹈的画面, 顿时民族饭店大厅里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我跟在场的所有人一样兴奋激动不已,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决定了我从此开始从事联合国事务的生涯。两天后, 我被紧急召回外经部, 方毅部长亲自接见我和张秉俭、高克农三人, 向我们下达任务:“搞联合国的事”。他说:“联合国是个新课题,大家知道甚少,一切要靠你们自己, 先搞明情况, 摸清各国对一些重要议题的立场态度, 再研究对策。行动要快, 再快。”那时候部里大部分同志都在河南罗山五七干校下放劳动, 空出许多办公室, 我们去领了一块抹布、一把扫帚,打扫出一间办公室,下午就开了介绍信到首都图书馆求援。图书馆“文革”中关了门,接待我们的一位女同志看了介绍信挺合作,为我们打开了一间尘封多年的书库, 指着堆在地上大捆大捆的文件说:“这些都是联合国寄来的,‘文革’开始后也没停寄过,看来人家那边不搞‘文化大革命’。文件都是两份,你们可以借走一份,记着以后归还。”我们顾不得脏, 蹲在地上从小山里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