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张先:木兰花
篇一:木兰花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春游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多词人的情感作详细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着重写人事,通过喧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妙,游人的快乐;下阕那么侧重写景物,通过静谧美丽的夜景,反衬白昼游乐的繁盛。一动一静,相互对应。〔能答出“反衬”“比照”“动静结合”的均可给2分,上下阕的描述各1分〕
2、月色清明,甚至可以望见点点杨花飘舞;而花过无影,又显得清辉迷漫,明而不亮,庭中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层轻雾,别具一种朦胧之美。〔2分〕这两句寓情于景,反映作者游乐一天后,心情特别恬适和惬意。〔2分〕.
二:
〔1〕本词上片叙写了哪些场景?营造了怎样的气氛?〔4分〕
〔2〕“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两句的写景有何特点?〔3分〕
〔3〕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3分〕
答案:
〔1〕赛龙舟,荡秋千,春游;营造了喧闹、欢快的气氛。〔一点1分〕
〔2〕写作特点:视听结合1分,第一句写视觉,其次句写听觉1分〔或:远近结合;动静结合;比照〕;情景交融〔或: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景的特点:清静1分。
〔3〕答案一:末句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无影无踪,以动衬静,写出了喧闹归于安静,最终恬淡清明的意境。
答案二: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没有影子,显出月光的清明〔或:清朗;如梦似幻〕,以动衬静,表现了恬淡清明的意境。
4.前两句描述的民俗活动有划龙舟和荡秋千。〔2分〕
5.以下对本词五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 〕 〔2分〕
A.空间转移,由远而近。 B.意境拓展,由动而静。
C.情感深化,由乐而歌。 D.时间变换,由昼至夜。
6.有人评价画线句“写景工绝”。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答案:微风轻拂,庭院中淡白温柔的杨花在柔白月光的衬托下漂浮,似有假设无,营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静谧世界,示意了诗人游乐后恬适、惬意的心情。
三:
8.词的上下两片各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4分〕
9.这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种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青年竞龙舟、游女荡秋千、芳洲采花、秀野春游,营造了喧闹欢快的气氛,表现了词人对快乐生活的酷爱;〔2分〕下片描绘寒食节月夜庭院的安静之美,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