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格式:ppt   大小:830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4/27 文件大小:8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
水 圈
大 气 圈
生 物 圈
岩石圈
地核
地幔
地壳
地球的圈层构造
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
最深的钻井,不过12千米
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地球的圈层结构.
水 圈
大 气 圈
生 物 圈
岩石圈
地核
地幔
地壳
地球的圈层构造
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
最深的钻井,不过12千米
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小资料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根据-地震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
方向一致的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
方向垂直的波
P 纵波
S 横波
地震波
分类
特 点
传播速度
可通过 的介质
共同点
纵波
横波
固、液、气体
固体
波速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较快
较慢
图1-4-1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
纵波横波波速都明显增加
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5
2900
2、划分界面——不连续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3、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地壳:
指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
①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洋部分
较薄(7km),大陆部分较厚(35km)
③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养O闺Si女Al贴Fe给Ca哪Na家K美Mg
指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厚度约为2800千米。
①以铁、镁的硅酸盐类为主;
②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③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
指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的部分,厚度约为3500km。
①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②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③外地核可能呈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地核:
圈层名称
不连
续面
深度(km)
特征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①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
大陆部分厚;
③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①以铁、镁的硅酸盐类为主
②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③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
①主要由铁、镍组成;
②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③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金属球。
莫霍面
古登堡面
35km
2900km
1000km
纵波〔P波〕
横波〔S波〕
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单层
莫霍界面
上层: 硅铝层
下层:硅镁层
地 幔
地壳
大气圈
水 圈
生物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2000—3000千米
大气圈

成分
比例


二氧化碳





甲烷



***



臭氧


不计
氮78%
氧21%
干洁空气的组成
其他气体1%
氩、CO2、O3
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低层大气的组成
作用
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主要成分
次要成分
N2
O2
CO2
O3
生物体构成的根本元素
一切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吸收红外线〕
吸收紫外线,使生物防止受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
水汽
②夏季>冬季、低纬>高纬、
潮湿地区>干旱地区
含量分布:
①集中在大气底层,一般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少;
固体杂质
②含量分布:
①固体杂质包括:
白天多于夜间
烟粒、尘埃、盐粒、花粉等。
陆地上空多于海洋上空
城市多于农村
冬季多于夏季

①根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
②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层次
范围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

近地面至12千米左右
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