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精选】《拿来主义》导学案2.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选】《拿来主义》导学案2.doc

上传人:吴老师 2022/4/27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选】《拿来主义》导学案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拿来主义?导学案2
第 3 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2
  ?拿来主义?导学案
【学****目标】
1、体会鲁迅先生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2、学****本文先破后立的结构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把握“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第 4 页
【学****过程】〔A〕
一、自读课文,疏通字词。〔A〕
1、 自诩〔 〕 磕〔 〕头 残羹〔 〕 冷炙〔 〕 冠冕〔 〕 犀〔 〕;利 吝啬〔 〕〔 〕 脑髓〔 〕 譬〔 〕 茅厕〔 〕 孱〔 〕头 徘徊〔 〕蹩〔 〕进 国粹〔 〕 玄〔 〕虚
2、礼尚往来: 孱头:
自诩: 冠冕:
残羹冷炙: 勃然大怒:
玄虚: 国粹:
3、诵读文本,理清思路。
全文可分为三局部:中学语文在线
第一局部〔1—4段〕:
第二局部〔5—9段〕:
第三局部〔10段〕:
二、品读文章,深入探讨。(C)
1、文本3、4自然段,采用尼采一例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2、第八段,首先说明“拿来主义〞什么态度?批判对待文化遗产哪些错误态度?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第九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有什么作用?
第 5 页
4、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和条件?
三【学****反思】(B)
举例说明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四【作业布置】(B)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__________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_________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中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___________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消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有这人沉着,勇猛,有区分,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与“他占有,挑选〞这句话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
A.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
“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第 6 页
,别人也不许来。 ,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准确的一组词语是〔 〕。
抛 送 摔 送
送 摔 抛 摔
3、对“其余的是〞和“各自走散为是〞中两个“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是〞不一样,前者起强调作用,后者是“正确〞的意思。
“是〞不一样,前者有分类作用,后者表示跟“非〞相对的意思。
“是〞不一样,前者表示存在的意思,后者却表示一个判断。
“是〞不一样前者, 前者含有“但凡〞的意思,后者表示“适合〞的意思。
4、第一段文字中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

六【拓展阅读】中学语文在线
创新必须择旧
──读?拿来主义?札记
徐中玉
为什么创新必须择旧──择取中国的和外国的旧文化?
第 8 页
在这个问题上,鲁迅曾引过卢那察尔斯基的一些话,例如仍要保存农民固有的美术,怕军人的泥靴踏烂了皇宫的地毯等。用鲁迅自己的话便是:“新的阶级及其文化,并非突然从天而降,大抵是兴旺于对于旧支配者及其文化的对抗中,亦即兴旺于和旧者的对立中,所以新文化仍然有所承传,于旧文化仍然有所择取。〞〔?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旧文学衰颓,来了一个新的转变,这转变往往得力于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欧洲的印象派,是吸取了从中国和日本传去的画的养料而形成的。文学遗产中一切进步的,合理的,美的东西,都仍能对新阶级的文学,无论在思想方面还是艺术方面提供有益的成分。为什么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会成为一个国家创造新文化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就因为可以从旧文化中择用的养料多。鲁迅后期杂文是无产阶级文学的瑰宝,它正是从对地主、资产阶级旧文化的斗争中产生的,不能设想,如果没有择取中国的旧文化,会产生出鲁迅的这种锋利无比的杂文来。
鲁迅认为避忌旧文化,乃是衰病无力,缺乏自信的表现;壮健,有魄力,富于自信的人决不会这样。“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成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