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doc

上传人:林之孝 2022/4/2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罗琴 摘 要:据了解,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古诗词的积累量已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我们。然而他们欣赏诗词的能力水平却远跟不上他们积累的速度。如何帮助孩子们从强制背诵、机械记忆中解脱出来,重拾这些诗句的美好还是任重道远。,把诗人诗歌放在真实的情境中,我们就有了一个直观立体的认识,诗人与诗作于是就鲜活地映在了学生的脑海中。这种情境式勾连法等同于心理学的“整体记忆法”,它比单独的“分块记忆法”更符合人脑的记忆逻辑,记忆效率自然成倍地提升。
三、 关键字词摘抄法
古诗词之所以迷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凝练、含蓄。如《诗品》中的“如矿出金,如铅出银”。情感含蓄需要我们去感受其诗的温度,或凉、或寒、或暖、或炽热。字句凝练需要我们去品、去咀嚼,或甘、或苦、或咸、或鲜。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联,“破”与“在”字就很有意味,国已经破碎,山河犹在。犹如一个巨人躯体还在,灵魂早已散去,只剩残垣断壁,行尸走肉。“破”与“在”一对比,更显无奈、悲凉与沧桑。而上下联之间的“破”与“春”也可以组成一个反差组。国都已沦陷,破败不堪,春天却悄然而至。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却因战乱更显荒芜、寂寥。曾经的繁华转身已是硝烟弥漫,对比之下,何等可悲、何等可叹。
再则,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三”与“万”,看似一小一大,实则都是虚数,都表示数量之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中国古代三就是多的意思。烽火连三月就是指战火接连不断地烧了很多个月。而万则是显而易见的多,一封家書可以抵得上黄金万两,可见战火连天的岁月亲人安好的消息有多么珍贵难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言“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细细想来,古诗词的精妙绝伦不就在此吗?在古诗词的学****中试着引导孩子们去抓关键字词,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 四、 探讨质疑法
首先在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善思考,多质疑。如春望中的千古名句“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中的主语问题。学生读着读着就发现了异常,有些把诗人当成了主语,有些把花,鸟当成了主语。大家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很快他们就自动站队,形成了甲乙两方阵队。甲方说从杜甫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出发,这里极有可能是在写诗人自身的感受。杜甫的诗被称之为诗史,大都是如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的黑暗,表现民生的疾苦,客观性较强。它会按照生活的原本的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乙方表示即使杜甫是现实主义流派的诗人,他也可以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比如我们在初一时所学的同是杜甫的《望岳》,其中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就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与豪迈情怀。还有《画鹰》中的“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运用联想的方式,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把浪漫主义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此时双方同学各执一词,都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同时他们也齐刷刷地看向了我。显然他们都想在我这找到正确答案。首先我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探索,大胆质疑的精神。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生学会了质疑就好比掌握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他们学会自主学****的一个开端。而后我因势利导:对于文学作品的赏析,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品的解读应该是千人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