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0-12月婴儿运动发育
高危儿保健的定义
高危儿保健是儿童保健和儿科的一项新课题,属于跨学科、综合性、防治结合的医疗保健服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高危儿和发育障碍儿,目的是降低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等致残疾病的患病率、减轻其造成的伤害老往后仰的,扶坐时竖不起头
,手不能松开,拇指内收
新生儿期异常表现
主要表现为哺乳困难,哭声微弱,肌张力低下或肌张力增强,新生儿痉挛,原始反射减弱或增强,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
1~3月婴儿异常表现
1、拇指内收,手紧握拳或上肢内收、内旋;
2、不注意看人,不凝视;
3、头不稳定,颈不能竖直,头左右摇动;
4、俯卧位不能抬头。抬头动作标志抗重力肌的发育情况,正常时2~3个月要抬头45º~90º;
5、肌张力低下,全身发硬,躯干硬性伸展或全身发软,非对称性姿势。
4~5个月婴儿异常表现
1、不追视,不注意看人,眼不灵活;
2、表情呆板不灵活,逗时无反应;
3、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º;
4、身体逐渐变硬,有轻度角弓反张或下肢交叉;
5、坐位呈全前倾或后倾;
6、手不灵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只手抓物。
6~7个月婴儿异常表现
1、见不到手、口、眼协调姿势;
2、手抓物很快松开;
3、非对称性姿势;
4、头背屈,肩后伸,下肢有交叉表现;
5、肌张力增强,上肢有时内旋,手握拳;
6、原始反射残存。
异常姿势
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考虑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异常姿势
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体重增加不良:吸乳无力。
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考虑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考虑为脑瘫。
,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评定内容
身体状况评定
肌张力评定
肌力评定
关节活动度评定
反射发育评定
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
感知认知评定
其他评定
临床表现
1、运动发育迟滞
2、活动过少,或过多:快而圆滑样,慢而蠕虫样扭曲。
3、原始反射的残存或早期消失-异常姿势。
4、应出现的姿势不出现-异常姿势。
5、异常运动模式:只有少数模式运动;屈曲或伸展:不随意或不对称;挤眉弄嘴面;熊掌手;扇形指,趾呈Babinski状等。
6、肌张力异常:增加(痉挛,反射强,低抗,踝阵挛);低下(弛缓形,失调型);动摇(舞蹈手足徐动).
7、伴有精神发育迟滞(MR)、癫痫、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及小头畸形等。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运动的基础。
表现形式: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
异常肌张力表现
肌张力低下
蛙位姿势
对折姿势
W姿势
倒U字姿势
运动性肌张力评定
在身体运动时,观察主动肌或拮抗肌之间的肌张力变化。利用主动或被动伸展四肢,检查肌张力的变化。
锥体系损伤——折刀现象,上肢屈肌明显,下肢伸肌明显。
锥体外系损伤——铅管样运动,活动时肌张力突然增高。
姿势性肌张力评定
姿势性肌张力是在主动或被动运动时,姿势变化产生的肌张力,在姿势变化时出现,安静时消失。
方法:,观察四
肢肌张力变化。
。
,发生姿势改变时观
察肌张力变化。
肢体关节活动范围
表6-3-1 不同年龄小儿各关节活动范围
1~3月 4~6月 7~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