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任务驱动型作文交流
转向缘由
在这里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是针对考生套作、宿构问题。就是现在的学生作文,学生准备了很多材料,一旦符合作文要求,就一味套作,有的根本不管这些材料是否符合作文要求等等。
其二,新材料作文无法锻炼考生在“思考”“远大志向”“创新”的成功要素,这四点也是高考作文的常见主题。     所以,如果你认为小李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
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的创新型人才,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并愿意不断努力,在长期的积累中不断思考,做出某个领域内的创新”。     
 第二个人物:“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这是另一种人生轨道,与小李不同,老王并未做出行业内新的突破;但是他认真专注,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工作做到极致,因而具有“爱岗敬业”的特点。所以,如果你认为老王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是也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
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他爱岗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第三个人物:“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小刘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他不是某一领域内最优秀的人,但是他的作品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所以,如果你认为小刘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
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他用自己之所长,丰富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在论述中,古今中外优秀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事例都可以使用。     
事实上这道题目向我们展示了三种生活方式,我们认为最具风采的那个人的生活轨迹,也正是我们的向往所在。这道题目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也在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在这道题中,考生的思考过程尤为重要,抓住人物的轨迹和闪光点,才抓住了这道题的写作命脉。
破题
首先,抓住三则材料的特点,为回答“谁更具风采”做好准备。   
三个人物的特点:小李的特点是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老王的特点是爱岗敬业,技术完美;小刘的特点是酷爱摄影,留住乡愁。     
其次,分析“要求”:    
1、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一是三个人都具风采,二是谁更具风采。特别注意“更”字:“更”是副词,有“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    结合本题说,应该是三个人物都具有风采,你认为都有风采,谁最具风采呢?这就要求你作文必须对三个人物进行比较,表明了必须用“比较的写法”作文。在比较中说明你的理由。     
2、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a材料的内容即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小刘,写出他们各自的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他们各有特色,风采十足,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材料的含意即他们都很有风采,分别是创新的典型、技术的典型,酷爱的典型,请你选出一位最具风采的,说出你的理由。理由即他们各自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以及对他们的贡献、价值、意义作用的评判。    
 B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思考的含义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权衡的含义是比较、衡量、考虑。选择的含义是挑选。 写作任务就是思考、权衡、选择。优中选优。    这三个词的排列顺序是有讲究的。要权衡,就要先思考;要选择,就要先权衡。思考、权衡是选择的前提,选择是结果、结论。要选择首先需做出多方权衡,然后对利弊作出判断,再作出选择。选择-权衡-判断-选择,恰好绕成一个圆。有选择就有权衡。   选择不可能既是此又是彼,只能不是此就是彼。权衡是选择的前奏。权衡更多的是思考。选择:主要考虑的是哪一个更具风采。权衡:主要是比较。比较谁更具风采。无论是权衡,还是最后的选择都要注意最优化原则。应该说选择谁更具风采,都是可以的。问题是要自圆其说,说出理由,说出道理,让人信服。
该题的任务是什么?
任务分解一:题目要求“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 这个问题就是任务内容,文章首先必须回答该问题,给出答案。
(在文章中间回答或者文末回答可以吗?)
任务分解二:这一问题的核心是“更”,文章一定要比较、分析三者的优点,并优中选优。
(没提另外两种可以吗?没提另两种的优点可以吗?)
任务分解三:题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综合”要求考生对三种生活方式、生活轨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思考、比较与选择,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