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
摘 要:为了解济南地区各水系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空间变化,于2019年春季在小清河(济南段)设置10个采样点,进行浮游动物群落调查。结果显示:小清河济南段共检测出浮游动物4大类28种类一样,均有3种属,%;桡足类有2种属,%(见图2),种类组成主要以轮虫为主。各采样点具体物种数详见图3,可以看出小清河中上游的黄台桥采样点浮游动物种类数较多,上游的梁府庄采样点浮游动物种类数相对较低,沿着河流方向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波动趋势。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种类数大小顺序为X5(12种)、X2(11种)、X9(9种)、X8(7种)、X10(7种)、X4(6种)、X7(5种)X1(4种)、X6(3种)、X3(2种)(见表2)。
浮游动物密度
调查期间,~,(表3)。其中,%,%,%,%(见图4)。如表3所示,原生动物在X1采样点的密度最高,,以普通表壳虫为主要组成种类;轮虫在X5采样点的密度最高,,以四角平甲轮虫、萼花臂尾轮虫、方形臂尾轮虫、前节晶囊轮虫为主要组成种类;枝角类在X2采样点的密度最高,,以多刺裸腹溞为主要种类;桡足类在X5采样点的密度最高,,以桡足幼虫为主要种类。 浮游动物生物量
从浮游动物生物量(表3)来看, 0 mg/L, 1~ 4 mg/L。%,%,%(见图4)。从采样点位看,轮虫生物量最大值( 4 mg/L)出现在X5采样点;枝角类在X2采样点的生物量最高, 6 mg/L;桡足类在X5采样点生物量最高, 4 mg/L。
浮游动物优势种及优势度
小清河济南段秋季出现浮游动物优势种3种,其中原生动物1种,轮虫1种,枝角类1种(见表4)。优势种普通表壳虫优势度最高, 6,其次是多刺裸腹溞和四角平甲轮虫, 1。常见种只有1种,为桡足幼体。
3 讨论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变化特征
浮游动物是一种个体较小,具有较短的世代交替周期,对环境变化反应迅速的水生生物,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关注于用浮游动物评价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程度[18]。有研究显示,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提高,浮游动物种类减少,丰度增加,多样性指数降低,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其稳定性降低[19]。浮游动物对水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使得其群落结构的变化的调查已成为水域生态系统调查的重要内容。泾河水系[20]调查发现了原生动物2属3种,轮虫23属36种,桡足类3属3种,甬江干流[21]报道了轮虫24属72种,枝角类5属20种,桡足类11属13种,可鲁克湖[22]调查发现原生动物16种,轮虫57种,枝角类7种,桡足类2种。这些水域均利用浮游动物对水质进行了评价,说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在水生态系统监测与健康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小清河流域是济南的重要河流,也是流经济南的主要地表水源,是济南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的季节性河道,具有防洪、排水、航运以及养殖等功能,影响着济南人民的生活以及工业发展,增加了居民的收入也保证了济南市的安全。近年来,由于很多企业受到资金短缺的影响,大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小清河,其中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势必会对河道水生生物的栖息、繁殖和生长造成影响,使其在现存量、种类数、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上发生很大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小清河浮游动物的历年调查研究结果[23-26]发现,小清河浮游动物的种类以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主。此次调查发现,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种类组成上较为单一,主要以轮虫为主,%,原生动物和枝角类次之,%,表明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主要以小型浮游动物(轮虫)为主。这一调查结果与国内大部分河流浮游动物种类组成较相似[27-28]。
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化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较小,, 3 mg/L,其中以小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