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金圣叹批水浒
金圣叹批《水浒传》中的小人 前言
高俅 ─ 位居高位行小人事者
宋江 ─ 满口仁义行小人事者
李忠 ─ 悭吝小气行小人事者
王伦 ─ 嫉贤妒能行小人事者
孙立 ─ 残是武侠小说看多了,感觉水浒虽然为了突出一个“义”字,但应当是快“意”恩仇,而不是当心“翼翼”。初读金批水浒时,才发觉金公将绝大局部的鄙视和厌恶毫不留情地送给了梁山的老大宋江同志。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金圣叹写道:
“《水浒传》有大段正经处,只是把宋江深恶痛绝,使人见之,真有犬彘不食之恨。从来人却是不晓得。”
那么我就属于“从来人”了。我曾经一度疑心是不是金圣叹存心曲解施耐庵之笔,而一厢情愿地卖弄文人墨刀。然而随着对圣叹之才的日益敬佩,结合一点独立思索的实力,慢慢承受了他的局部说法,即:宋江至少属于伪君子。
请看宋江一出场,书中便介绍说“闻名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帮人之急、扶人之困,人称刚好雨??”单看外表文字,几乎是圣人转世,但问题在于,以宋江的押司官职和小地主出身的家庭背景,何以做到仗义疏财挥金似士,而不见其家境窘迫?而且他并不具有柴进那样的皇族血统和丹书铁卷,为何敢于结交江湖并私放案犯?这说明两点:
一 宋江在上梁山前也有来路不正的进项
二 宋江的忠义其实是对自己的忠义。
揭露宋江虚伪的评论文字在金批的字里行间比比皆是但不行遗漏,限于篇幅,只举一例:
晁盖率众英雄劫法场救得宋江和一班弟兄上山后,按水浒惯例文字,该争论排位座次,此时宋江道:
“休分功绩高低;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住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看似公正不阿、令人信服,经金公逐句点拨,才茅塞顿开其中微妙:
“看他毅然开口,目无晁盖,盛气凌人??只一句便将晁盖从前号令一齐推倒,使山泊无旧无新,无不仰其鼻息,枭雄之才如此??欲形旧少新多也,贼贼??尽入宋江手矣。大才调人,做大事业,只是一着两着,譬如高手弈棋,只在一着两着也,但得之笔墨之间,更为奇事耳??”
建议有爱好的该去看看金批原文,此处无法供应逐句点评的夹批排版,效果减弱了很多。不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聚义堂上的情形,左边一行旧头领9人,右边一行新头领27人〔几乎都是宋江嫡系〕,此时的晁盖是什么心情很难说,但对宋江而言,“真顾盼骄傲矣哉〔金圣叹语〕”。
此后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聚义打青州,每次都会出现晁盖要下山厮杀,宋江却以“兄长山寨之尊不行轻动”的冠冕理由自掌兵权、唯亲调度,“自到山寨,便软禁晁盖,不许转动,而又每以好语遮掩之,权诈可畏如画〔金圣叹语〕。”晁盖虽然是志中才疏之辈,但其自身具有的江湖英雄气概是宋江无法相比的,惋惜终让“竖子成名”。
其实宋江算不算小人,我本身也在迟疑,金圣叹只说他是“下下人等”,可伪君子是否属于小人范畴,没有统一的标准,但现实生活中,堂而皇之地标榜自己行为做事其实出于一己之私欺瞒不少和善甚至连自己都被欺瞒的人见过,实在和“君子”二字难以挂钩,即使是“伪君子”。可能是因为,说着正大光明的理由却暗揣小人之心,如此行事的后果给人造成的前后心里落差反而更大!
宋江的故事告知我们,要想做到小人的极品,就要将装腔作势进展究竟,其最高境界就是连自己都以为自己是君子在世的楷模,那就可以同时满意私欲和良心而自由发挥了。
正是:
郓城呼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