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2022年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前必背知识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前必背知识点.docx

上传人:芝士酒是力量 2022/4/2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前必背知识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前必背知识点
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否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紧扣学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消退疑点,抓住考点,强化热点,是考生伴侣提高复****效率的重要保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前生锈等。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8、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分: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9、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分是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打算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10、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6
例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化学性质)B、纯洁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化学变化)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物理性质)E、木棒受力折断(物理变化)F、铁生锈(化学变化)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化学变化)
11、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试验以及对试验现象的观看、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觉和验证化学原理,学****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学问。
12、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越多。
1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氧气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不能(填“能”或“不能”)支持燃烧。
15、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说明该气体有难溶于水和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16、如何用排水法收集教室里的空气?将集气瓶里盛满水,盖上玻璃片,拿到教室后,快速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收集到教室里的空气。
7
17、药品的取用原则:
“三不”原则:取用时不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省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试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丢弃,更不能带出试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18、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中,取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的药品用镊子。块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放三缓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19、液体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倒在桌上,防止塞子沾满灰尘,污染瓶内的样品。然后右手拿起瓶子,瓶口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来。液体缓慢地倒入试管。然后,马上盖紧瓶盖,防止挥发污染空气或变质。将瓶子放回原处,留意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留下来腐蚀标签。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使用时应保持竖直悬空。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公共用的滴管用时冲洗,用完后也要用水冲洗。
20、量筒的使用:
(1)为减小误差,要依据所取液体体积与量筒的量程接近的原则,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2)使用量筒量取肯定体积的液体时,要先渐渐倒入液体至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3)量液时,量筒必需放在水平位置上,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假如仰视(视线偏低),则读数偏小。假如俯视(视线偏高),则读数偏大。量筒不能加热,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8
2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肯定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肯定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行用嘴去吹灭万一不慎碰倒酒精灯,应用湿抹布扑盖。
2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液体时:1、酒精不超过灯体容积的2/3;2、试管外壁有水,加热前要擦干,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3、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与桌面倾斜成约450角;4、用试管夹夹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5、先预热,试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反向,防止喷出伤人;6、加热后的试管,不能马上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