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而下管理体制,与市场需求衔接不紧
密,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目前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目标定位不够科学,处于
“中专延长”和“本科压缩”之间的模糊地位,培养方案仍
按以教育部的工商管理核心课程为主,在教学中重视传统理
论知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仍未真正
建立。第二,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错位,就业难以找到
“对口”岗位。大部分高校根据教育部专业介绍,将工商管
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
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即各单位中的中、高层
管理者,而随着我国 MBA 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就业竞争的
加剧,社会用人单位招聘大学毕业生大部分仅在某一职能部
门中担任基层管理工作,要求大学生熟练掌握某一职能管理
领域的专业知识。由于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错位,导致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学的知识“宽”而不“专”,毕业后
无法找到“对口”岗位。第三,专业缺乏特色,缺乏竞争优
势。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制订的人才培
养目标基本相同,没有按照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本学校的层次定位、教育对象特质的变化而作出调整更新。由于
专业服务面向不明确,无法形成专业特色,无法突显出职业
教育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无法形成企业与职业教育之间
的良性互动,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层次化、多样化、差异
化需求。第四,课程设置老化。目前我国的高校中工商管理
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趋同性,而且课程设置并未根据社会经
济发展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存在老化的现象。课程是培养学
生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采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
程体系,依然偏重专业知识体系,涉及的知识面广泛,但是
缺乏专业的特色,一味的将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
生,但是这种贪多的课程设置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精细的社会
分工要求。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脱离企业实际需求人
才的现象,难以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在学生的
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存在不足,导致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难
以找到工作。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明确目标定位,突出职业化导向的人才培养模
式。与传统的本科教学相比,应用型本科教育更加贴近社会
经济建设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必须
适应社会需求,以培养生产与管理第一线急需的各种高等应
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
式,打造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
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适应性的“高技能的专门人才”。目前我
国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中缺乏专业建设的反馈机制,许多
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并不在意本专业的学生是否找到对口的
工作,而是注重学生是否找到工作。因此,难以有效的针对
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工商管理专
业应加强毕业生反馈调查,通过深入用人单位了解人才技能
需求,并了解本校的毕业生工作情况,总结用人单位对于工
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从而调整本校的工商管理专业
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划。第二,明确培养方向,突出行业与地方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与
学校自身资源,在专业培养方面大胆创新,突出行业特色,
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培养与就业方向,减少工商管理专业
“宽”而“专”的缺点。例如,水利院校的培养方向以适应
水利行业工作为主 ;石油院校的培养方向以适应石油行业为主 ;
财经院校的培养方向要求能够广泛地适应工业以及商业领域
等等。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是专业设置上具有灵活性,而且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工商管理
专业的内容设置上应当联系社会,反映当地的经济发展需
求。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应当能够从行业特色出发,通过培
养具有行业与地方特色的人才,用来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
第三,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根据市场需求,优化
课程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
工作、一是对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进行重新整合。在公
开选修课中开设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一些课程,以提
高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适应性。二是优化专业课设置。将专
业课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根据目前企业对工商管
理技能的要求开设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
源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