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谈谈李白的几首怀古诗
第 2 页
谈谈李白的几首怀古诗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表达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盛唐诗歌的气象、情怀和神彩
谈谈李白的几首怀古诗
第 2 页
谈谈李白的几首怀古诗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表达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盛唐诗歌的气象、情怀和神彩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这里我们借学习?越中览古?的时机,集中地对他的几首怀古小诗作一番解读,不仅可以体会李白小诗的意境,学习其艺术手法,同时对他的思想也会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台由此得名。李白登台怀古,但此时早是“凤去台空江自流〞,由此想到昔日的吴国与东晋:繁华的吴国宫廷已经荒芜,倜傥的东晋才子们也早进入了坟墓。那一时的煊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呢?只有青天外的三山仍旧碧绿,只有分割长江的白鹭洲依旧在把时光守候。
第 3 页
诗人不是看得很透了吗?其实还没有。请品味最后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原来他心中正恨恨地生着“浮云〞〔小人〕的气,幽幽地滋生着不能近“日〞〔皇帝〕的愁。这是他从翰林学士位上被排挤离开长安后的怀古之作,也许他心中仍想着要为皇上干一番事业,哪怕〔以便〕以后“成古丘〞。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苏台,即姑苏台,吴王夫差与西施行乐之外。早在?乌栖曲?里李白就专门“回忆〞过吴王的荒淫,感慨过历史的无情:“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苏台览古?写得更好:吴苑苏台早已荒废,而杨柳又发新绿,船娘们竞唱菱歌,春色宜人,春意盎然,除了西江明月而外,谁还记得吴宫往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假设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问月?〕
写?苏台览古?时,诗人已经不去梦想“见长安〞了。残酷的现实让李白更清楚了一点:后人也许连古人的“古丘〞也不理,能记住的,恐怕也只有那“曾经照古人〞的明月了。
越中览古
第 5 页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从金陵到苏州,从苏州到越中,李白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