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论汉中地理对陆游“汉中诗文”的影响.doc

格式:doc   大小:10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汉中地理对陆游“汉中诗文”的影响.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7/2/28 文件大小:1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汉中地理对陆游“汉中诗文”的影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汉中地理对陆游“汉中诗文”的影响一、自然地理对陆游“汉中诗文”的影响首先,汉中独特的地理位置。汉水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它既是古代地理、历史典籍记录的水体, 也是古人分析天下大势、吟诵自然风物常涉及的对象。汉水是自西而东横贯汉中的标志性河流, 也是古代驻足汉中的仕宦骚人笔端“常客”。陆游也列其中。诗中屡屡咏及汉水,如“汉水东流那有极”、“尔来从军天汉滨”等。汉中北靠秦岭, 南倚巴山, 地势险要, 故李白有“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之感叹。陆游诗文中有金牛道、镜骆道、沮水道等。《独夜》“况然唤起西征梦, 身卧金牛古骚亭”,《夏夜》“我昔在南郑, 夜过东骆谷”。一方面, 对陆游而言入汉中的道路险峻, 环境恶劣。另一方面, 汉中关塞要道也成了他的创作之源。其次,汉中气候影响。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江南已是桃红柳绿,而塞北却还是冰天雪地。陆游于三月来到南郑,十一月离开, 他在汉中停留八个月左右。一般而言, 暮春多是伤感时节, 而汉中暮春确实生机勃勃, 可见陆游心中多是喜悦之情。《剑南诗稿》卷三《金牛道中遇寒食》中有句云:“乍换春衫一倍轻,况逢寒食十分晴。莺穿骚树惺惚语, 马过溪桥跺馒行。”在日后酷暑难耐回忆汉中的凉爽卷三《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中写道:“夏中高凉最可喜, 不省举手驱蚊蛇。藏冰一出卖满市, 玉璞堆积寒峥嵘。”陆游对雪景更为敏感。自己家乡绍兴很少看到下雪, 雪花飞舞, 思绪万千。同时飞雪、寒霜所营造的清冽寒冷的氛围总会让人想起战斗生活的艰难。卷四十八《追忆征西幕中旧事》中“小猎南山雪未消, 秀旗斜卷玉骆骄”、卷八十一《春口登小台西望》中“散关骚近柳迎马, 骆谷雪深风裂面”等。再次, 汉中物产的影响。汉中地处秦岭巴山之间, 树木茂盛, 生态良好, 物种丰富。动植物资源某种程度上对陆游的“汉中诗文”创作产生了影响。陆游喜欢打猎,在汉中捕获过很多的野生动物,因而诗文中的很多意象都是以动物为主, 如虎、狐、兔、熊。陆游作品中多次写到“射虎”,如“耽耽北山虎, 食人不知数。孤儿寡妇仇不报,口落风生行旅惧。我闻投袂起,大噱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 吼裂苍崖血如注。”面对汉中“虎患”,陆游雄姿英发,为民除之。但也有夸张之嫌。陆游也多次提到狐、兔。《剑南诗稿》卷十一《鹅湖夜坐书怀》中云:“马鞍挂狐兔,播炙百步香。”卷六十《感昔》中云“结阵弓刀边垒去, 挂鞍狐兔猎场归。”陆游也常和战士一块猎兔捕狐,满载而归。熊在陆游的几首诗里也有涉及, 《剑南诗稿》卷十五《秋雨渐凉有怀兴元》中云:“遥知南郑风霜早,己有寒熊犯猎场。”卷十七《独酌有怀南郑》中云:“秋风逐虎花叱拨,夜雪射熊金仆姑。”陆游在汉中时, 不仅可以射虎还可以猎熊。汉中的植物资源麦、桑、首蓓、梨等, 都会在陆游诗文中提及,“平川沃野望不尽, 麦陇青青桑郁郁”、“首蓓连云马蹄健, 杨柳夹道车声高”。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陆游诗文创作的灵感,也正因为有这些意象,陆游的汉中诗文作品才更加丰富多彩。二、人文地理对陆游“汉中诗文”影响一方面汉中风土人情的熏染。陆游到汉中后,明显地接触到一种迥然不同于绍兴越文化的地域文化。《汉中地区志》中记载:“汉中自古民俗淳朴, 人民勤劳, 热情好客。”陆游在《剑南诗稿》卷七十六《顷岁从戎南郑,屡往来兴凤间,暇口追怀旧游有赋》云:“城郭秦风近, 村墟蜀语参。”;“种舍多款粟,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