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古典诗词中的“江河”意象.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典诗词中的“江河”意象.docx

上传人:mazhuangzi1 2022/4/29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典诗词中的“江河”意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古典诗词中的“江河”意象
古汉语中的“江”“河”专指长江、黄河。后来它们的词义逐渐扩大,变成今天: .
古典诗词中的“江河”意象
古汉语中的“江”“河”专指长江、黄河。后来它们的词义逐渐扩大,变成今天的泛指意思。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因此,长江、黄河以及后来泛指的所有大江、大河成了古典诗词中经常歌咏的对象。下面从三个侧面探讨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文化内涵。
一、源远流长的“江河”意象:民族文化的崇拜与个人离愁的抒怀黄河、长江源远流长,它们的神秘,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努力探寻,表现出诗人们的无限向往和赞颂之情,甚至有一种无上的崇拜心理。尤其是黄河——中华文明最早的孕育者——它的发源历来有无数诗人加以歌咏。较著名的有“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和“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二句。前一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像一位仪态闲远的白发仙人,背手翩然飞去的雍容之态;后一句语气夸张,气势更为汹涌澎湃,仿佛黄河之水是上天所赐予的。更有《浪淘沙》(之一)(刘禹锡)这样充满浪漫主义的诗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此诗前两句写九曲黄河奔腾汹涌,仿佛来自天涯,在呼啸的天风鼓扇下,波高浪大,奔腾而去,但并不如李白诗句气势宏大。妙就妙在后两句,作者突发奇想,借汉武帝令张骞找黄河源头,找到牛郎织女居住地的典故,豪兴而起,决心与黄河一起乘着天风与海涛,去拜访牛郎织女之家。作者以瑰丽的色彩点出了黄河来自辽远的绝域,几乎与银河相通。与以上两诗句相比,更多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源远流长的江河往往承载着漂泊其中的游子无限的人生感喟。“游子吟”似乎总是与他们漂泊的江河为伴,江河成为他们抒发情思的载体,传递乡愁的纽带。
南朝梁范云的《之零陵郡次新亭》诗中末句“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说长江源头难以穷尽,船帆高悬,行程漫漫,哪里才是它真正停泊之处。诗中的长江是浩淼迷茫且源头难以穷尽的,就像诗人那漂泊无定的人生一样。诗人正是借长江源头来感叹人生无定。诗仙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可以说是反其道而用之。千里长江如同他胯下的坐骑般容易驾驭。但到底是船行长江顺流而下时速度快捷,还是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惊喜交加,心情畅快,就不得而知了。也许二者兼而有之吧。
二、滚滚东去的“江河”意象:雄浑劲健的壮美与逝者如斯的哀愁黄河、长江自西部的青藏高原分别流入东部的渤海和东海。在古典诗词中,这两条母亲河以滚滚东去、奔腾入海的形态出现的情形非常多。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滚滚东流的“江河”意象是以雄浑与劲健的壮美为主体意蕴的。苏轼的“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