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为绚烂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办,确立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气被点燃。
实验探究步骤
察看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⒈察看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
⑴察看蜡烛的颜色、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乳白色
⒉点
形态、形状
状态:固态
燃前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投入水中
⒊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察看
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
石蜡拥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
蜡烛火焰
层,第二层最光明,内层暗
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点
⑵取一根火柴,快速平放
燃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
在火焰中,1s后取出
蜡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
烛
蜡烛焚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焰上方,片晌,取下火焰
浊
上方的烧杯,快速向烧杯
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⒋⑴将蜡烛熄灭察看
有白烟
蜡烛焚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
再
熄灭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
汽化,尔后焚烧
白烟焚烧
蜡烛
的白烟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污浊(特性)
,不焚烧也不支持焚烧,不能
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焚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
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污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
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焚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实验探究步骤
察看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
程式
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
呼出的气体大多半没
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遮住瓶口,倒
充满气体
有溶于水
放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遮住瓶口,从水中
气体无色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
取出正放于桌上
体,密度比空气大
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
有变污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
多的二氧化碳
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水变污浊
焚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
瓶中持续焚烧一会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
气瓶中
焚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
少的氧气
集气瓶中立刻熄灭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
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多的水蒸气
3、鉴识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刻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污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显然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识题;B、假想和猜测;C、拟订计划;D、进行实验;
E、收集凭证;F、解释与结论;G、反省与评论;H、表达与沟通。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剖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响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焚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寄存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