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肌炎的检查方法与治疗
 
 
心肌炎主要是指患者由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心肌细胞或者是组织间隙出现的局限性或者是弥漫性炎症。心肌炎的感染因素可以是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等多种致病因素,而非感染因素也包括过敏 
 
心肌炎的检查方法与治疗
 
 
心肌炎主要是指患者由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心肌细胞或者是组织间隙出现的局限性或者是弥漫性炎症。心肌炎的感染因素可以是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等多种致病因素,而非感染因素也包括过敏变态反应、药物反应等多种因素,但是在临床中常见的心肌炎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同时这种心肌炎也与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密切,我们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为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及准确的诊断,以便于尽早的治疗。
1心肌炎的检查方法
临床中针对心肌炎进行检查时其方法较多:主要包括血常规和血清酶检查、病毒学检查、心电图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以及心内膜心肌活检。
患者出现心肌炎症状后其体内的白细胞常会轻度增高,但是核左移现状并不明显,有将近一半的患者会出现血沉增快,同时C反应蛋白增多。检查患者的血清酶会发现对于急性期或慢性期的心肌炎患者,部分会出现天门冬氨氨基酶转移、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以及同工酶等各种血清酶增高现象,此外通过检查还会发现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
I以及肌钙蛋白T也会增高,多系心肌细胞受炎症影响产生损伤、坏死导致。以上实验室检查可以辅助临床进行检查和诊断。
(1)现阶段在临床中对于心肌炎病人进行病毒学检查的重要依据还是血清病毒中和抗体鉴定,这主要是心肌炎患者在早期或者是恢复期过程中会出现血清柯萨奇B组病毒中的抗体效价增高,检测值超过4倍,或者是检测的过程中患者的抗体效价1次为1:640及以上,可以作为心肌炎症判定标准。
(2)采用血清中的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测定,当IgM为1:32及以上则可判定患者为阳性,虽然特异性不强,而且在检测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假阳性,但是在检查时结合血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检测可以为患者的近期病毒感染提供支持依据。
(3)从患者的心肌组织分离出病毒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病毒抗原的检测,这种检测方法主要适用于早期检测和婴幼儿检测,主要是因为患者在早期时相关的病毒颗粒还存在,而当患者的心脏症状明显时其心肌内病毒可能已经不存在,因此这种方法在检测的过程中应用价值不是很高,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推荐使用。
采用心电图针对心肌炎症状进行检查时其检查的敏感性较高,但是检查过程中的特异性较低。主要是因为患者出现急性期的心肌炎症状时,检查出的心电图会出现多种异常表现,为确诊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患者伴有心律失常症状时,在前期会出现期前收缩,以室性期前收缩最为常见,但也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其他心律失常类型。
大约有25%左右的病人通过X线检查时会发现心脏扩大、搏动减弱,很多情况下通过X线检查还可以发现心包积液,严重者会出现肺淤血或者肺水肿等左心功能不全的影像学表现。
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炎患者时并没有特异性表现,当患者处于心肌炎症状前期,超声心动图检测多无异常,只有当患者处于病情严重状态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才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