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巩晓峰诊断学课件发热.ppt

格式:ppt   大小:1,390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巩晓峰诊断学课件发热.ppt

上传人:qingqihe 2022/4/29 文件大小:1.3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巩晓峰诊断学课件发热.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定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
第一页,共四十五页。
概述
发热 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
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
脂膜炎、***Still病等
实体肿瘤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理化损伤 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神经源性发热 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等
其 他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
非 感 染 性 发 热
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最常见
*
第十四页,共四十五页。
临 床 表 现
1. 发热的分度
低热 ~38℃
中等度热 ~39 ℃
高热 ~41 ℃
超高热 41 ℃以上
*
第十五页,共四十五页。
临 床 表 现

(1)体温上升期(乏力、肌痛、皮肤苍白、寒战)
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C或以上,常伴寒战,如疟疾、肺炎、肾盂炎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如结核、伤寒、布氏杆菌病
*
第十六页,共四十五页。
临 床 表 现

(2)高热期(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加
剧;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出汗 是一种速效的散热反应,但大量出汗可造成脱水,
甚至循环衰竭,应注意监护,补充水和电解质,尤
其是 在心肌劳损患者,更应密切注意。
*
第十七页,共四十五页。
临床表现

(3)体温下降期(皮肤出汗多,潮湿)
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大汗
如:疟疾、肺炎、输液反应
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
如:风湿热、伤寒
*
第十八页,共四十五页。
热型及临床意义
热型: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第十九页,共四十五页。
热型及临床意义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
第二十页,共四十五页。
*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五页。
热型及临床意义
2、驰张热
体温常在39°C以上
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
脓性炎症等
*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五页。
*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五页。
热型及临床意义
3、间歇热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胆道炎症等
一天内发热呈两次升降呈双峰热,见于G-菌
*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五页。
*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五页。
热型及临床意义
4、波状热
体温渐升至39° C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又称反复发热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结蒂组织病、肿瘤
*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五页。
*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五页。
热型及临床意义
5、不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