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滥竽充数》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那么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不行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表演《滥竽充数》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那么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不行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表演《滥竽充数》。
二、教学重点:理解寓意,得到教育.
三。教学准备
课件,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滥竽充数.
回忆:滥竽充数成语是什么意思?
滥:和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竽:管乐器。充数:凑数。
成语意思: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二、读文考虑: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
三、理解课文,汇报学习情况。
  1.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络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
让学生谈:(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
打听情况:  (外部环境)
跟随别人一起   蒙混进去  可谈谈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 (本人心术不正)
( 2)混的情况: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学生做做样子,用词来形容:装模作样  装腔作势  
 还会有什么表现?
(3)混的结果::俸禄:封建
时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时间很长,
2.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和别人拿一样多俸禄的南郭先生当时肯定很     ,你能用这种语气读好这一部分吗?
3.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