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皇帝的新装
明确: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
⑴用“蠢”字来概括。因为皇帝和那些大臣的言谈举止都特别蠢。
⑵用“骗”字概括。就是骗子的骗,因为开始是骗子骗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具有童话特征的或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分析文章的佳文美句。
1、第一部分写出这位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每个钟头都要换一套衣服”,整天都“在更衣室里”。表明了他的心思兴趣都在穿漂亮衣服上,为穿漂亮衣服,不惜花费,奢靡无度,穿漂亮衣服成了他特有的癖好;他整天时光都消磨在穿漂亮衣服上,昏庸懒惰,荒废朝政。
2.第二部分写骗子向皇帝行骗。骗子诱使皇帝上当。骗子先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抓住了皇帝癖好新衣的特点,针对这个特点行骗,投其所好;又说用这种布缝出来的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抓住了皇帝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针对这种心理行骗,击中要害;因而能够诱使皇帝上当。
皇帝听了骗子的话,觉得“那真是理想的衣服”,“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对于自己的职位不相称: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以为这样就可以维持住他的专制统治。骗子的荒唐胡说,正中了这位昏庸荒政的皇帝的下怀。皇帝于是付了很多现款,让骗子马上开始工作。骗子行骗也就初步得逞。
3.第三部分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但
“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表现出他很心虚,害怕自己看不见这布。这是由于“愚蠢”和“不称职”而产生的心虚。正是由于心虚,一心想知道布织得怎样了的皇帝,才先派他那“诚实”的、“很有理智”、最“称职”的老大臣去看。
课文写出老大臣看到骗子,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惊骇万分;他虽然不承认自己愚蠢、不称职,但没敢说出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这时,骗子请他走近一点,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这是先发制人:花纹这么美丽,色彩这么漂亮,如果竟然看不见,那你真是愚蠢透顶,一点儿都不称职。这一棒打出了老大臣的保官心理和严重顾虑。他经过考虑,决定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骗子却又问他:,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这又是趁势一击,逼着老大臣表示意见。这一击逼得老大臣投降了。因为怕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了保住官位,他随骗子之声附和地说布料美妙极了,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并且注意地听着骗子对布料的色彩和花纹的描述,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他已经甘愿受骗,并且帮助骗子去骗皇帝。骗子行骗也就进一步得逞。这位老大臣哪有一点儿诚实、理智、称职的味道?   
另一位官员在老大臣看过并对皇帝赞美了布料以后,又被皇帝派去看布料。他的资格又比老大臣浅。所以他在听着骗子描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布料上美丽的花纹的时候,虽然觉得自己并不愚蠢,也产生了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的想法,这是与前面写的老大臣的不同之处。这表明老大臣已经帮助了骗子行骗,他也只想保住官位,决心不能让人看出自己没有看见布料。这是与前面写的老大臣的相同之处。骗子行骗又进一步得逞。
课文写另一位官员看布料,写得远比老大臣看布料简单,又写出了两人不同的心理活动,这就避免了描写同一事物的雷同。
课文写出皇帝怎样去看布料和看布料的情景?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为什么心口不一?皇帝想看布料的心情早已不能按捺,在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就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隆重地亲自去看布料。他看到两个骗子正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这一回用不着骗子谎言赞美布料,两位看过布料的诚实的官员就自动代劳了。这两位根本没有看见过布料的官员,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就抢先对皇帝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以表示自己看见了布料,替骗子效了劳。
皇帝听见两位官员这样说,心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为了保住皇位,维持统治,他于是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