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x

上传人:haha 2022/5/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历史必修三学问点

一、“百家争鸣”
1. 背景:(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快速发展。
(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提示:
①地位: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②主题: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新儒学谈论神学。
③功能: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新儒学是为现实政治服务。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在汉武帝的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汲取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汲取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儒学影响,主见“贵儒”又“尊道”。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既尊道、立佛、崇儒。
二、程朱理学
1. 背景: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北宋儒学大师韩愈领先提出复兴儒学。
2. 内容:
(1) 二程的思想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干脆联系起来。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相识论。
(2) 朱嘉的思想
①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人性与天理一样。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 特征:融合佛道思想说明儒家义理,以“理”为核心。
: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供应理论依据。
5. 地位:
(1) 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 朱熹学术影响到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还传及欧洲。
三、陆王心学
1. 南宋时期陆九渊的思想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2) 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 明中后期王阳明的思想
(l)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 强调内心反省,用道德修养,去掉人欲,复原良知的本性。
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提示:
(l) 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化、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深远影响。
(2) 主动:注意气节、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气;讲求自我节制,发愤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体现了儒家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
(3)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