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G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和改进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G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和改进建议.doc

上传人:可卿 2022/5/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G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和改进建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G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和改进建议
摘 要: G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和会计信息化领域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实践,本文总结了相关的经验教训,并提出未来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事业单位
一、背景介绍
G事模块主要数据根据企业所在板块分别从供应链、物业等业务模块导入,降低了财务人员的负担,提高了数据对比的准确性。
四、经验总结和未来建议

(1)领导带头是基础。预算管理、ERP管理等活动都是“一把手”工程,G单位在决定启动这些工作时就建立了领导小组,单位负责人任组长,领导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强调工作的重要性,督促管理活动的进度和效果,使得各部门、各企业能够正确认识预算管理、ERP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能够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全员参与是关键。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ERP建设也不只是信息部门的工作,这两项工作都需要上下一心,共同参与。G单位很好地通过“制度+绩效”的方法鼓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所谓制度,就是通过明确统一的制度要求,梳理和重构了业务流程和人员职责,明确了所有人在预算管理中的最低要求。所谓绩效,就是将预算完成质量、ERP实施情况纳入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做到有奖有罚,对做得好的企业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起到示范效应。 (3)信息技术是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再好,毕竟在日常工作中增加了普通员工的工作量,如果没有配套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全面预算和信息系统的结合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下属企业绩效,并通过实际经营数据和预算目标之間的对比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全面预算+信息系统”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主要有:一是分得清。结合G单位实际建立的内控制度流程对各项业务进行了分类管理,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管得住。通过设计支出结构,建立支出管控规则,实现业务财务融合;三是职责明。通过设计审批权限及审批程序,实现财权和事权的有效匹配;四是效益高。通过完善预算控制程序,实现预算执行全过程管控;五是为决策。通过会计核算规范、形成管理报告体系,实现对领导的决策支持。

(1)全面预算存在滞后性。G单位参照财政系统的预算时间设定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时间节点,但就企业运营来说,3―4月批复当年的预算已经有了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ERP信息系统要求在年初录入预算数据后才能完成费用报销,使得下属企业只能先按照预算初稿在系统中录入预算数据,也造成第一季度企业的预算执行进度不准确。
(2)管理会计工具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不足。财政部近些年密集地出台管理会计的相关规定:《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的基本指引和一系列的应用指引等,而管理会计指引中提到了应用管理会计时可以使用战略地图、全面预算管理、本量利分析、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等管理工具,但G单位目前只是在ERP系统中使用了全面预算管理工具,偶有在财务分析和项目可行性评价时使用贴现现金流量、资本成本分析等工具,ERP系统中的管理会计模块并未真正启用。
(3)重技术、轻管理现象仍然存在。ERP系统上线后,大部分企业感受到了系统集成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