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2).ppt

格式:ppt   大小:6,652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2).ppt

上传人:毒药 Posion 2022/5/1 文件大小:6.5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2).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8. 交叉口通行能力(略)
9. 交叉口自行车的交通组织
10. 交叉口的用地范围和面积(P178-179)
11. 平面交叉口交通改善的方法和实例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拥挤常与道路网布局不合
理、交通组织管理欠佳和交通环境8. 交叉口通行能力(略)
9. 交叉口自行车的交通组织
10. 交叉口的用地范围和面积(P178-179)
11. 平面交叉口交通改善的方法和实例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拥挤常与道路网布局不合
理、交通组织管理欠佳和交通环境不良等有关。
因此,在总体规划指导下,从路网交通分析入
手,结合交叉口实际交通特点、主要矛盾,利用
工程技术和交通管理手段,合理改造交叉口形
式,提高通行能力。
1)平面交叉口本身的改造
道路现状条件的工程改造、改善交通设施、
加强交通管理、组织单向交通等。
2)从道路网布局改善着手,调整交叉口的交通
流量流向
§7-2 环形交叉口
一、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特点
环形交叉口是利用中心岛作为渠化导向交通,使
之成为一个单向行驶的环形交通系统,所有经过交
叉口的直行车和左转车辆都绕着中心岛作逆时针方
向行驶,将所有冲突点变为交织点(分流点或合流
点)。不用信号灯控制,其安全性还较高。
二、环形交叉口的适用条件
1. 车流量不大的主干路或次干路和支路上
2. 左转弯车辆较多的交叉口利用环道交织
3. 多条道路相交(一般四条以上),尤其是奇
数条道路相交时。
4. 地形有起伏的城市可避免车辆在坡道前制动
停车,利用环形交叉口连续通行。
5. 规划需要修建立体交叉的地方,以环形交叉
口作为过渡形式。
不适用条件
1. 快速路以及车流量大的主干路
2. 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
3. 斜坡较大的地形以及桥头引道上
三、环形交叉口的交织段长度
1. 交织条件
2. 交织长度
3. 交织段长度
分为设有导流岛和不设导流岛两种情况
4. 环形交叉口设计(P197-200)
1)中心岛:直径一般30—60米,中心岛可绿
化,也可采用立体交叉让行人进出中心岛。
2)环道车道数:一般为三条,外侧为右转车
道,中间为交织车道,最里面为左转环绕车道。
3)车道加宽
4)环形交叉口内的人行道和人行横道
环形交叉口人行道应设置在环道外侧,中心岛
边缘不应设置人行道,人行横道中间应建安全岛。
5)环形交叉口的用地面积(P201)
6)交织角P199-200
一般为20°-30°,不大于40°
§7-3 立体交叉口
立体交叉口是用跨线桥或地道使相交道路在不同
的平面上相互交叉的交通设施。大大减少冲突点数
量,减少延误,保证安全,提高通行能力。占地
大,造价高。
一、立体交叉口设置条件
1. 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
与各级道路相交
2. 一级公路或城市主干路
与交通繁忙道路相交
3. 平面交叉口交通量饱和
或超饱和
4. 地形环境适宜,如桥头
引道与滨河道路交叉
二、立体交叉口的基本形式
根据交通功能和匝道布置方式,分为:
(一)分离式立体交叉
相交道路空间分隔,
彼此间无匝道连接,一
般为跨线桥或者地道。
占地少、造价低。适用
于直行交通量大且附近
有可供转弯车辆使用的
道路以及道路等级、性
质、交通量相差悬殊的
道路交叉时。
(二)互通式立体交叉
道路立体交叉的完整形式,不仅有跨线桥或者
地道,彼此间还有匝道连接,将各个方向的车流
通过匝道相互联系形成一体。占地多、造价高。
1. 喇叭形立体交叉:适用于T、Y路口
2. 菱形立体交叉(非完全互通):用于主要道
路与次要道路相交的路口,保证主要道路直行车辆
畅通,将左右转车辆组织到次要道路上形成的平面
交叉口处。占地少,节省投资。
3. 苜蓿叶形立体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典型
式样。交叉口四个象限内设有270°圆形匝道供左
转弯车辆使用,“过桥右转”实现左转目的,而右转
弯均用外侧匝道直接连通,消除了所有冲突点。适
用于用地充足,各个方向车流量都很大的十字交叉
口。占地大,造价高。
4. 环形立体交叉:由环形平面交叉口发展而
来,转弯车辆都通过一个环道来实现。分双层式、
三层式和四层式环形立体交叉。双层式将主要道
路上跨或者下穿环道直接通过交叉口,以保证主
要道路直行车通畅,而其他车辆均沿着环道逆时
针方向绕行。当两个道路直行车均很多时,可同
时上跨或下穿,设置为三层环形立体交叉。
三、立体交叉口的用地面积(P219)
(一) 两层式立体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