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弹性离校”可行性路径探寻.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弹性离校”可行性路径探寻.doc

上传人:妙玉 2022/5/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弹性离校”可行性路径探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弹性离校”可行性路径探寻
摘 要“弹性离校”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学校全面负责模式、家校合作模式、引入社会志愿者、购买第三方机构服务等模式,各种模式在具体操作阶段均遇到了相应的困境和瓶颈。对“弹性离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及时地安排其他活动,以保障课后托管服务的正常运行。通过各种举措,积极建设常态化的授课机制。
(2)家长教育资源的整合
学校一方面可以鼓励家长充分利用已有优势,共同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提供教学设备,完善课程安排;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家长的社会关系,广泛联系社会力量,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如青少年宫、博物馆等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素质提升、综合发展的课后活动,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课后教育服务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力求取得最佳的素质教育成效。

(1)丰富服务内容供给
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课后校内托管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做到多样化设置。一是托管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可涉及文化、科技、体育等多个领域;二是现阶段新课程背景下的各学科教学都是多维的课程,因此托管课程目标的设计也应考虑多个维度;三是尽量避免单一形式的作业辅导[3]。 (2)组织志愿者培训
在引入社会志愿者时,校方应对志愿者进行相应的培训,协助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主动创造性;同时,学校和志愿服务单位应做好课程组织安排工作,鼓励志愿者充分发挥其特长,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多个维度设计课后托管的课程,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还可以积极扩充志愿服务的主体,例如结合社区的志愿力量,召集更多具有个人特色、特长的志愿者进一步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供给。
(3)厘清责任归属
有关部门应该确定好“弹性离校”的时间、区间的第一责任人,明晰不同主体的相关义务与责任,厘清权责关系,消除“责任真空”现象。权责的具体划分可以依据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原则,让课后托管服务中的利益主体(主要包括家长、孩子)承担其对应的责任与义务。对学校来说,应明确学校的责任,让其“承担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4],为学校合理减压,这样学校才能更积极主动地组织开展“弹性离校”。
(4)建立志愿者补助机制
政府和学校应制定志愿者补助标准细则和机制,并细化到补贴内容、补贴方式等,及时给予志愿者一定的补贴(如交通补助等),以鼓励更多的社会志愿力量参与到“弹性离校”之中来。

(1)细化政策,完善制度
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管理者”的职能和角色,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细化各项“弹性离校”的指导意见,包括教育服务人员的从业标准、资金补贴标准等,同时加强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的规范管理,努力促进“弹性离校”的标准化、制度化,使其彰显民生情怀、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应建立严格公正的机构准入机制。政府应主动建立第三方机构的黑白名单,一方面给校方提供选择,另一方面接受民众的监督。学生托管问题牵涉教育、公安、消防、工商、食品安全等多个政府部门,容易出现责任的交叉重叠,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学生课后托管治理中心”,统一协调管理小学生托管安全治理问题[6]。
学校在选择机构、引入校园的过程中,可以组织构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