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雨水口间距.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雨水口间距.doc

上传人:夏天教育 2022/5/1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雨水口间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雨水口的间距
雨水口的间距
雨水口的间距
雨水口的间距
【篇一: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口设置间距的探讨】
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口设置间距的探讨
前言:
雨水管渠系统时由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由于路面相对平坦,死水曲线与累积
入渗量曲线h可近似看作重叠。

图二中各条曲线t1,t2,??,tn为等流时线,每条等流时线上各点的雨水流至集水口a的时间是相等的,集流时间(t)是流域边缘线上的雨水流达a
点的时间。
在地面迳流开始后不久,a点所汇集的流量仅来自靠近a点的小块
面积上的雨水,这时较远处的雨水仅流至中途,随着产生迳流和降
雨时
间的增长,在a点汇集的流量中的汇流面积不断增加,当流域边缘
上的雨水也流达a点时,这时全面积汇流,a点的流量达最大。因此,
相应于流域集流时间的全面积迳流产生最大迳流量,又称极限强度
法。全流域迳流在集流口出现的流量来自t时段
内的降雨量。
三、雨水口泄水能力与布置

雨水口的泄水能力与雨水口的型式、箅前水深等因素有关。由《给水排水标准图集》(合订本)s2(下)(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雨水口(一)铸铁井圈”章节可知,经过1:1的水工模型的水力实验(道路纵坡3?~%,%,
箅前水深40mm),各类雨水口的设计泄水能力如下:
表一雨水口泄水能力表
雨水口的间距
雨水口的间距
雨水口的间距
由于杂物的阻塞作用,~,
在后面的
算例中,。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4](gbj14-87)
定:“雨水口的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
水口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型式确定。”“雨水口的间距宜为25~50米。
注: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当“道路纵
,雨水口间距可大于50m,其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
处集中收水,其雨水口的数量或面积应适当增加。”
根据雨水迳流理论,当道路坡度大时,水流速度变快,汇流时间t1
变短,坡上的雨水口对雨水截留作用减小,雨水流往下游,同一坡
度的道路越长,下游汇流的水量越多。但是,从暴雨强度公式还可
以看出,道路越长,则径流时间越长,暴雨强度越小,对下游雨水
口的影响程度不易确定。因此,设在道路低洼处
的雨水口数量与类型须计算确定。
四、
迳流系数的大小与覆盖面类型有关,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5]
(1997)规
表二路面迳流系数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6](cjj37-90):“城区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见表三,重现期高于地区排水标准时,应增设必要的排水设施。”当“郊区道路所在地区有城市排水管网设施或
排水规划时,应按表三规定选用适当的重现期。”
城市道路路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与道路类别、城市级别有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