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让学生感悟语文教学的魅力.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让学生感悟语文教学的魅力.doc

上传人:刘备文库 2022/5/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让学生感悟语文教学的魅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让学生感悟语文教学的魅力
周 建 摘要: 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为此,教学中应重视师生的朗读,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发挥学生合理的想象,制作让学生感悟语文教学的魅力
周 建 摘要: 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为此,教学中应重视师生的朗读,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发挥学生合理的想象,制作精彩的课件等。
关键词:感悟;魅力;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118-01

新课标认定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认为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语文教学理应有着最美妙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理应成为学生最心仪的快乐天地。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呢?
一、语文的魅力首先来自于朗读
墨香飘逸的语文教材就像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老师就像是一位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跋涉攀登,去感知美的风景,体验美的情感。他要将自己的心情、体验融入其中,形成浓郁而强烈的美感力量,以此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引导学生在美丽的山林里遨游,培养他们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此,老师在教学中首先应重视朗读。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够感受到“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之秋”的清净悲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情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在反复朗读中学生领略到《春》的艺术魅力,感受到《最后一次讲演》的震撼力量,体会了《岳阳楼记》的人文传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们的语言和心灵都得到了升华。语文教学的魅力也就是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语文教学的魅力来自于口语交际。
根据言语智能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准确地感知视觉――空间世界,培养学生完成知觉转换的能力。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说”,培养学生对话交流能力。为此,老师要积极创设“说”的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叶圣陶先生对教材就有过精辟的论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我们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在学****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我设置了这一环节:“今天月色这么好,我们来对诗好吗?可以用书上的,也可以不用。但必须是写月亮的诗句。”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都非常兴奋,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师生“对诗”开始:
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师:“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师:“梨花园落溶溶夜,柳絮池塘淡淡风。”
……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初月如弓未上弦,咬了一口少半边。”(生大笑)调侃诗句给学生带来了幽默的快乐,增添了语文教学的魅力。
三、语文教学的魅力来自老师自身
据说,梁启超先生上课时讲到精彩处,“有时掩面,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