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不同入路冠脉介入术后护理
【摘 要】目的:冠脉介入手术不同穿刺部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同,护理方式也不同,通过探讨不同入路的冠脉介入术术后护理方式及特点,早期发现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处置,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方法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若发现血压、心率急剧下降,大汗淋漓、频繁呵欠,考虑发生了血管迷走反射,立即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止痛等抢救治疗。③严密观察患者足背动脉及肢端血运情况,若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足部皮温下降,皮肤苍白等,考虑压迫过紧,造成肢端供血不足,需要稍微放松绷带或取掉沙袋。④观察穿刺点处的纱布、绷带和皮肤情况。纱布或绷带被新鲜血液浸出,皮肤出现紫色或蓝色改变,说明有出血。出血慢可以用笔作标记,同时改变沙袋位置;出血快的,需要通知医生重新绷带压迫止血。⑤若无异常,最好术后6小时后去除沙袋,术后8小时开始逐渐放松绷带,术后24小时方可下地,术后48小时内禁止蹲便。⑥若出现表皮水泡,尽量不要刺破,刺破后有引起感染的可能。去除压力后,能自行好转。
右桡动脉入路的难点 优点:病人术后可立即行走活动。缺点:并发症相对较多,不能同时进行左乳内动脉造影。我院多采用右桡动脉为入路,术后多采用气囊压迫器压迫止血法,偶有使用绷带压迫止血法。由于桡动脉中逆行时所经分支血管较多,可能存在先天性扭曲变异,血管内膜损伤而出现的狭窄等因素,造成分支血管损伤或导丝、导管通过困难等出现相应并发症或手术失败。术前需行Allen实验,并取下右手所有饰品,静脉通道也不能建在右手。常见术后并发症有:①血肿;②血管痉挛引起疼痛,严重时不能顺利拔出鞘管,需带管返回病房;③血管迷走反射;④过紧或过敏造成表皮水泡。
右桡动脉入路术后护理[2]重点 ①单纯冠脉造影术后,可测血压、心率一次,不用持续心电监测,便于病人下床行走。冠脉支架术后,可持续心电监测6小时。②若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紧张等,极易导致血管迷走反射,需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电监测等。③观察纱布是否有渗血,有部分气囊缓慢漏气造成压力不够,需更换压迫器或绷带。④观察整个右臂和颈部、背部、胸部及腋下皮肤是否存在颜色改变。若颈部以外形成了小血肿,可给予绷带加压包扎后冰敷。颈部若出现血肿,单纯予以冰敷,同时早期准备气管插管设备,出现呼吸困难时,及时气管插管。⑤因桡动脉痉挛导致无法拔除鞘管时,尽量不强行拔管,容易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出现动脉血管狭窄。若带鞘管返回病房,可术后两小时后再尝试拔管(股动脉入路时也偶有类似情况发生,处置方式相同)。拔管前观察肢端血运情况,拔管后护理措施同前。⑥术后观察肢端血运情况,若出现供血不足情况时,可立即抽出2~3ml气体,以降低压力,以不出血为主。若无异常情况,术后每隔2小时抽出2~3ml气体,以逐渐降低压力,第三次或第四次就可抽完气体,但不取下压迫器,待术后24小时后再取下压迫器。如若用的绷带,则术后每隔2小时松开半圈或一圈,以降低压力,但不完全松完,术后24小时取掉绷带。
左桡动脉入路 优点:同右桡动脉,能同时对左乳内动脉进行造影检查。缺点:习惯了右桡动脉的医生会决定别扭,穿刺是站在患者左侧,待鞘管置入后,需要患者将左手放在腹部或怀抱在胸前。从左桡动脉入路时,患者若需要行冠脉搭桥手术(CABG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