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学问点
1、分别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限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别,分别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构的变更,叫做基因突变。
28、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许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9、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0、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中学生物必修二学问点(二)
31、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变更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还有些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
32、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原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33、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限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4、染色体结构的变更,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依次发生变更,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5、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不同,携带着限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36、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例:雄蜂)。
37、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38、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9、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但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常用花药(花粉)离体培育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
40、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变更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样遗传病。
41、遗传病监测(如:遗传询问、产前诊断等)在肯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遗传病产生和发展。
42、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在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43、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_硫酸二乙酯)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提高突变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盲目性。
44、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根据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在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4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前提)、生存斗争(手段或动力)、遗传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46、进化理论的发展:从性状水平到基因水平;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到以种群为单位。
47、生活在肯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48、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49、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50、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变更,导致生物朝着肯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5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57、留意遗传系谱图的中显隐性的推断方法: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58、假如是隐性病,而有父正女病,则可推断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假如是显性病,而有父病女正,则可推断此病为常染色体遗传。
59、可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造成的变异,不肯定能够遗传给下代(留意和遗传给下一代的变异相区分)
60、三代以内的近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三代和向下推三代的同源而生的亲属。其中直系亲属是指自己和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的为旁系,留意亲兄弟姐妹也为旁系。
生物必修二的学习方法
。
从旧学问导入新学问,引导学生去发觉问题,明确探究的目标,是生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学过程中,讲授新课之前,从新旧学问的联系中,抓住新旧学问的不同点,对旧学问加以概括,提出即将探讨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旧学问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学问的新奇心,产生主动找寻问题答案的剧烈愿望。这种方法能使学生驾驭问题的实质,给学生学习新学问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