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立意深深深几许
周立雄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深刻、新颖、不同凡响的立意,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心灵为之一震不能与主流价值观分道扬镳,立意要踊跃、安康、向上,要能传递正能量,例如,不能对“珍爱和平,反对斗争”反其道而为之,即不能“反对和平,珍爱斗争”。
●透过现象探本质
事情、事物的外在表象与内在本质总是相辅相成的,立意时,要擅长透过现象挖掘事情、事物的本质。比方,透过“昙花一现”的表象,看到生命绽放那一瞬间的无限漂亮这一本质;再如,由父母舍不得吃与穿的表象,看到他们疼爱子女的本质。请看优秀习作《不一样的中秋感觉》中最终的几个段落:
那个中秋节的夜晚,月亮特别地皎洁、特别地圆,我的心情也无比顺畅、舒心。
可是,今日呢?面对着空荡荡的房子,仰视着那孤零零悬挂在高空的月亮,我感觉孤独极了。此刻,我脑海中不禁呈现出已故去的奶奶那和善的面容,呈现出那个中秋之夜的温馨场面,泪水,在刹那间溢满我的眼眶……
同样的中秋节,为什么有不一样的感觉呢?我知道,是因为有奶奶在那儿,我欢乐的童年在那儿,我的根在那儿。
为什么同样是中秋月圆之夜,感受却大相径庭呢?作者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因为“有奶奶在那儿,我欢乐的童年在那儿,我的根在那儿”。这样,就表现出了作者对奶奶、对童年无限思念的情感。
●透过事物联想人的品德
可以以物喻人,以物象征人;外表上描述事物,暗地里赞美人。这样的立意也会显得深刻而不同凡响。请看优秀习作《我爱家乡那棵古银杏》最终两段:
听着老人的话,凝视着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联想到我的先辈们一代又一代的从这棵银杏树下走过,走向田野,走向集市,走向谋生的他乡……他们是那么坚毅,是那么朴实,静默地为子孙后代造福。他们不正像这棵巨大的银杏树吗,静默地面对苦难,静默地磨炼着生命的意志,静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我爱家乡的这棵古银杏树,我更爱家乡的父老乡亲!
作者在前面从多方面细腻地描写了这棵古银杏树,在此根底上,作者的笔触再由树及人,在文章结尾处提醒古银杏树的象征意义,直抒胸臆,赞美家乡前辈们的优秀品质、道德情操,抒发自己对家乡的酷爱之情。由于作者没有停留于对古银杏树的赞美这一层面上,而是宕开笔墨,拓深一层,赞美家乡的前辈们,这样的立意自然就深刻、新颖多了。
●绽开联想悟哲理
看到蜘蛛织网,网屡次被风雨击破,但蜘蛛总是不烦不忧,一次次细心重织,这可以让我们获得“挫折算得了什么,大不了重新再来”的人生启迪;看到成千上万的蚂蚁抬着比自己不知大多少倍的食物,就可以联想到“团结就是力气”的哲理。假如在文章中,能从事物、事情中悟出哲理,文章的立意必须会因此而增色不少。例如,在优秀游记习作《圣天观之旅》中,作者在表达巡游圣天观的全过程后,这样写道:
下山时,爸爸对我说:“你知道为什么上圣天观要走这么多台阶吗?”“不知道。”我摇摇头说。爸爸意味深长地说:“这是在考验来祈福的人是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