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瘙痒斑疹
第1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引 言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病不仅是皮肤本身而且是人体内部器官和全身疾病的反映。
第2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一、症状
第17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检查时要注意:
1)有充足的光线;
2)适宜的温度;
3)皮损的性质、大小、部位、形态、分布、质地、数目、色泽边缘是否清楚等;
4)皮肤病变还包括:毛发、指甲等附属器的变化。
第18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固定型药疹
常由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或巴比妥类等所致。
部位: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但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唇、生殖器等处。
皮损:多为硬币大小水肿性红斑,愈后常留下深褐色色素沉着
第19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固定型药疹
部位:皮肤-粘膜交界处
皮疹:界限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型红斑,中间色深
第20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固定型药疹
皮损严重者红斑中心出现水疱
第21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多次发生的固定型药疹
遗留的色素,经久不退
第22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红斑狼疮的多形性皮肤改变
皮肤改变是红斑狼疮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70%~80%的患者会出现皮肤改变;
做为首发症状的约占25%;
一般在疾病初期出现;可作为疑诊该病的重要线索。
第23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红斑狼疮
女性多见,发病高峰40岁以后,好发于头面部,特别是两颊和鼻背,呈蝶形分布;其次为耳廓、颈外侧、头皮,日晒可使皮损加重或复发。
第24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红斑狼疮
最典型的皮肤损害,面部、两颊出现稍高于皮面的境界清楚的鲜红或紫红色红斑--蝶形红斑。
第25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红斑狼疮
耳廓:冻疮样皮损、萎缩
第26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红斑狼疮
甲周红斑及手背紫红色斑点,伴指尖的点状萎缩
第27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红斑狼疮 光过敏现象
光过敏现象,多见于日晒部位斑疹,见于约40%患者
第28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红斑狼疮--狼疮发
发生于约40%患者,额部毛发枯萎,变细,易折断——永久性脱发
第29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红斑狼疮—口腔溃疡
30%左右可有粘膜损害:口唇红斑、糜烂、溃疡。
无痛或有轻微痛感。
第30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二期梅毒
二期梅毒系一期梅毒未治疗或治疗不规范,梅毒螺旋体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大量繁殖播散而出现的症状。
1)前驱症状:发热、乏力、头痛、咽痛--菌血症引起。
2)皮肤损害:二期梅毒疹多种多样,特点:
① 皮疹广泛对称;
② 不痛不痒 ;
③ 全身淋巴结肿大;
④ 梅毒血清反应100%阳性;
⑤ 传染性大、可自行消退,不留疤痕。
第31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二期梅毒疹—斑疹型梅毒疹(玫瑰疹)
玫瑰疹占70~80%,最常见,皮疹数目多,分布对称,发生于躯干、四肢,境界清楚,铜红色,压之不完全褪色,互不融合,无自觉症状,可自然消退,2个月-2年内可复发。
第32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二期梅毒疹—掌跖梅毒疹
暗铜红色深在的浸润斑具有特征性。
一旦手掌和足底发现,二期梅毒疹的可能性就很大。
第33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二期梅毒疹—粘膜损害(粘膜斑)
30%可见粘膜损害:见于口腔、舌、喉或生殖器。
出现剥脱性斑片,数个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光滑区。
第34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二期梅毒疹—扁平湿疣
这是发生于外生殖器部、肛门周围等皮肤皱折和潮湿部位的丘疹。
为表面湿润的扁平丘疹,可融合成扁平斑块。
第35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二期梅毒
A、B:掌跖鳞屑型斑疹,具有特征性。
C:肛周扁平湿疣;D:梅毒性舌炎
第36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治 疗
药疹需停用致敏药物和一切可疑药物,应用抗过敏药物和解毒药物,加速致敏药物的排泄,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自身免疫病、梅毒等所致的红斑,应治疗原发病。
第37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预防及健康教育
1.重视药物过敏史的询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