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22/5/2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21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讲究意境幽远,如果能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主题〕这是一首写诗人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思乡诗)。
〔特色〕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21
答: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 影入平羌江水流 中 入 流 的妙处。
答: 入 和 流 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21
4、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 暗 和 散 的表达效果。
暗 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 ,意即不知谁家, 谁 与 暗 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 散入春风 , 满洛城 ,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散 字用得妙。 散 是均匀、遍布。笛声 散入春风 ,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 满洛城 的 满 字预设地步; 满 字从 散 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21
3、 折柳 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 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 柳 谐 留 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折柳 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折柳 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 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李白,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主题〕写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于是引发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21
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 暗 和 满 的表达效果。
答: 暗 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满 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