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
实验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找到观察的对象后移到视野中央,再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蓝绿色小颗粒即是线粒体,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实验五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生物膜〔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小分子和离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那么不能通过。
玻璃纸〔或鸡肠衣、鸡蛋卵壳膜、透析膜〕是一种半透膜。
扩散:某种物质的分子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的过程。
〔二〕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铜溶液,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蒸馏水,红墨水;250mL烧杯,长颈漏斗,铁架台,玻璃纸〔或鸡肠衣、鸡蛋东卵壳膜、透析膜〕,棉线。
〔三〕方法步骤
1、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
2、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参加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
3、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
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3
实验步骤
装置A
装置B
实验现象
蒸馏水颜色
变蓝
不变
长颈漏斗液面变化
下降
上升
结果分析
长颈漏斗中的铜离子和水分子通过玻璃纸进入烧杯内的蒸馏水中。
水可以通过玻璃纸向漏斗内扩散,而蔗糖和红墨水的染料分子不能透过玻璃纸。
〔四〕讨论
如果将玻璃纸换成塑料膜,装置A、B中的蒸馏水的颜色将都不发生变化。原因是因为塑料膜不是半透膜。
实验六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低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别离,即发生质壁别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别离复原。
常用的化学试剂:。〔试剂浓度越高,发生现象就越明显。但如果试剂浓度过高,那么细胞会因为过度失水而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别离复原。〕
二、实验过程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滴入蔗糖溶液 显微镜观察〔观察到质壁别离现象〕 滴入清水 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别离复原〕。
实验七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一、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络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但是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生成砖红色沉淀。
二、实验过程
〔一〕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序号
工程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液
2 mL
2 mL
2 mL
2
置于不同温度的条件下
60℃左右的热水中
沸水中
冰块中
时间
5min
5min
5min
3
注入淀粉酶溶液
1 mL
1 mL
1 mL
4
振荡摇匀保持各自的温度
5 min
5 min
5 min
5
参加碘液
1滴
1滴
1滴
6
观察颜色变化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二〕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顺
序
工程
试管
1
2
3
4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
注入蒸馏水
1mL
3
注入5%氢氧化钠溶液
1mL
4
注入5%盐酸溶液
1mL
5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6
保温60℃时间
5min
5min
5min
7
注入斐林试剂
2mL
2mL
2mL
8
隔水煮沸
1min
1min
1min
9
实验现象
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无
无
三、结论: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实验八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实验原理
酵母菌属于真核单细胞生物,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通过控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以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