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阮籍 竹林七贤阮籍简介.docx

格式:docx   大小:41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阮籍 竹林七贤阮籍简介.docx

上传人:圭圭 2022/5/3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阮籍 竹林七贤阮籍简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阮籍_竹林七贤阮籍简介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阮籍的父亲阮瑀,字元瑜,“建安七子”之一,是当时闻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曾经做过曹操的司空军谋祭酒,掌管记室,后为仓曹椽属。阮籍的族父阮武马昭恳求到东平任职,司马昭很爽快地容许了,然而阮籍在东平任上只十余日就回来了。阮籍从东平返回京师洛阳后,立刻又作了司马昭的从事中郎。他担当此职的时间也许只有一年左右。甘露元年〔256〕,也即正元三年〔六月改元甘露〕,阮籍恳求作步卒校尉。步卒校尉一职,虽然是中心政府的属官,但下像散骑常侍那样与皇帝有亲近的关系;虽然是武职,但又下执兵权,不会给司马氏造成压力,引起司马氏的猜忌。阮籍担当此官职时间最长,所以后世通常称之为“阮步卒”。










钟会是司马氏的心腹,曾屡次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方法获免。司马昭本人也曾数次同他谈话,摸索他的政见,他总是以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来应付过去,使司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至慎”。司马昭还想与阮籍联姻,籍竟大醉60天,使事情无法进展。
景元四年〔263〕十月,司马昭被晋封位晋公,位相国,加九锡,这是司马昭正式实施其篡权的重要一步。遵照例行公事,由曹魏傀儡皇帝曹奂下诏加封晋爵,司马氏谦让一番,然后再由公卿大臣劝进,当时阮籍担当步卒校尉之职,也被受命执笔,但阮籍照旧喝酒,等到使者来催稿时,阮籍只好带酒拟稿塞责。










阮籍死于景元四年〔263〕冬,也就是在他写了《劝进表》之后的一二个月,享年五十四岁。
人物思想
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后来发生魏晋禅代的政治动乱,由于对现实的悲观和深感生命无常,因此采纳了蔑弃礼法名教的愤激看法,转到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轨道上来。在阮籍的自述诗《咏怀诗》中“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可以看到这一点。另一方面也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阮籍自
己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写过两篇闻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不过阮籍并非纯宗道家,他对儒学也并不一概排斥,如他在《乐论》一文中就充分确定孔子制礼作乐对于“移风易俗”要性,认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在许多方面阮籍甚至尊崇儒家的一些学说,比方儒家的伦理孝道。
阮籍在社会政治观上主见“自然”排斥名教,想建立道家所说的“无为”、“无君”的社会。在哲学观上,阮籍赞同老庄的“达”的观点,认为“达’‘的根本途径或根本方法即为“齐物”。
正始时期的阮籍强调天与人的统一,竹林时期的阮籍那么以自然排斥名教。阮籍思想的改变,不仅表现为对天人之“关系”的理解不同,而且也表现为对其本身“意蕴”的规定不同。










文学特点
咏怀诗
阮籍的《咏怀诗》通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和形象塑造等,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比兴和形象塑造是《咏怀诗》最重要的艺术手法。
《咏怀诗》注意炼字,看似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其实意境旨远,用词贴切。
阮籍《咏怀诗》的意旨,犹如钟峡所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咏怀诗》的思想内容特别困难而广泛,但突出的是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和对现实的无法忘怀,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种忧愁焦虑的心情。
论说文
阮籍的论说文,都是阐述其哲学观念的,比拟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如《通老论》、《达庄论》、《通易论》、《乐论》等。这些论说文,都是采纳“答客问”的辩难式写法,主子公那么是“阮子”、“阮先生”或“先生”所以读者从这些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