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分享玩具,收获快乐.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享玩具,收获快乐.doc

上传人:晴雯 2022/5/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享玩具,收获快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享玩具,收获快乐
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大多喜欢区域活动中丰富而又足量的玩具。孩子们虽然可以在自己的区域自由玩耍,却很少交流和分享,这不利于孩子的集体心理发展。通过近20年的幼儿教学经验总结发现,孩子们时常在区域活动或户外运分享玩具,收获快乐
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大多喜欢区域活动中丰富而又足量的玩具。孩子们虽然可以在自己的区域自由玩耍,却很少交流和分享,这不利于孩子的集体心理发展。通过近20年的幼儿教学经验总结发现,孩子们时常在区域活动或户外运动中有吵架、争抢玩具等矛盾发生,这是孩子们的一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的心理表现。为了攻克这一影响幼儿健康发展的桎梏,老师可以通过分享各种新颖别致的玩具,从而帮助孩子们收获快乐。
一、自私任性是幼儿易忽视的心理痼疾
每天的区域活动时间,小班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尤其喜欢去建构区。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不同的积木,并把它们放在了建构区,区域活动开始后,孩子们各自选择喜欢的玩具玩耍,有的孩子粗心大意——忘了带进区卡,有的孩子活泼好动——跑来跑去。这时,苗苗正准备用塑料积木盖房子,附近的强强也在玩着盖房子的游戏。突然,苗苗看到强强手上有自己最喜欢的橘红色积木,想要,却一句话也没说,直接冲过去抢了积木就走了。那座坚固的房子一下子倒塌了,强强尖叫着:“这是我的,还给我。”“不,这是我最心爱的,它就是我的。”倔强的苗苗让强强大受委屈,顿时嚎啕大哭。这时,老师循着哭声,走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强强你为什么哭?”强强哭着说:“老师,他抢我的积木,呜~~~。”隔壁的小明也怒气冲冲指着苗苗说:“报告,老师,苗苗不光把强强的玩具抢走了,他还抢走了我的。”老师低声问苗苗:“是你拿了强强的积木吗?”“不,这是我的,我要玩的。”苗苗低声说道。“苗苗最懂事了,先让强强玩会积木,等他玩完了你再玩,好吗?”“这是我的,就是不给他。”苗苗把积木藏在衣服里。
“苗苗,这是幼儿园的玩具,我们大家都可以玩的。”老师蹲下来温和地对他说:“如果你想先玩,你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或者用其他玩具和小朋友交换着玩,但不能用手强抢。当对方同意你玩时,先表示感谢。”苗苗看着手里的积木,轻轻地哭了起来,然后不情愿地把玩具放到建构区。
分享的目的是什么?是关心他人,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分享玩具就是为了达到大家共同快乐的一种措施。事实上,现在分享玩具的活动,更多关注的是幼儿是否成功分享了物品,是否能够给予别人或实现共同玩耍,却忽略了真正的分享后的快乐体验,比如苗苗到最后还是不高兴的。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間接教育,帮助孩子们是体验到分享后的满足和快乐。
二、分享的重要性
老师利用一套芭比娃娃大礼盒做教学道具。望着礼盒里的房子、衣服、芭比娃娃、桌椅板凳等,小朋友们顿时兴奋了起来。老师把这些玩具投放到了“娃娃之家”,到了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到这个区域。因为这个区老师只放了八张进区卡,并且规定孩子们只能按规则取卡进区,所以没有取到卡的孩子先去其它区活动。活动中,“娃娃之家”的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去抢芭比娃娃,有的孩子拿着衣服,有的孩子拿着娃娃,大家都像捡到宝一样,各自玩自己的。中途有些孩子有礼貌地互换玩耍,有的手里抱着娃娃却盯着别人手中的玩具看,很不开心。老师适时地参与到活动中,老师问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