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社会工作导论 第七章.ppt

格式:ppt   大小:430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社会工作导论 第七章.ppt

上传人:2112770869 2017/3/9 文件大小:4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社会工作导论 第七章.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社会工作任务中心取向第七章社会工作任务中心取向目录一、任务中心取向的发展历史二、任务中心取向理论观点三、任务中心取向的基本假设四、任务中心取向问题处遇过程五、任务中心取向的实施技巧六、在社会工作实务之运用七、任务中心取向之评估一、任务中心取向的发展历史 1 在1960 年代以前,开放性的、长期的介入是处理个人与人际间问题最常见的模式。直至 1965 年, Masserman 提出***看法:案主的抗拒是拒绝不良处遇技巧的正常反应。 Wolber 于 1965 年批评长期治疗会让案主一直产生抗拒,并混乱的走过治疗全程,基于对案主长期采用心理动力个案处置取向的协助不满,而有许多人开始倡议改变。任务中心取向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短期有效之社会工作服务。此派工作模式最早是由芝加哥大学 Reid 与 Epstein 所提倡。这个模式整合了心理动力、问题解决、行为学派和实证研究结果等知识与技术演化出来的。任务中心取向初期发展出来之后,被引用到团体工作上、寄养家庭服务上、工业社会工作上。在英美地区就获得基金会支持开始进行实证研究,以取得技术学上的发展和教法上的经验。之后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任务中心取向已经是许多社会工作领域中临床服务主要的实施模式。二、任务中心取向理论观点 2 任务中心取向关系在于认识问题的意义,确认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之转化成为案主可以了解和采取行动之任务,以及那些问题处置阶段和技术。因此,将从理论观点说明任务中心取向对案主问题性质之看法,适合哪些类型之问题,以及此派之主要价值观和工作阶段与技巧。三、任务中心取向的基本假设 3 假设一:人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能力暂时受到限制,而非个人内在心理病理因素所致。人是健康的、常态的、有由自主性、理性和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个人。当人面对问题时,其反应大约为不做任何事,由时间处理,或是借口逃避,或被问题击倒,或采取面对问题之方式,以寄求疏通问题。人本身就具有适应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假设二:解决问题之障碍来自环境或资源不足。人的问题是来自个人生活中内在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之交互作用,不是病理性或环境受害者,而是受问题解决资源因素的影响。要解决问题就要探究问题整体脉络为主, 包括彼此相互影响因素,问题解决之阻碍和用来处理问题之资源。 3 假设三:人陷入困境时就会有改变动力产生, 但人也有顺应问题之本能。人会想办法调和生活上的问题。当问题逐渐成他们所熟悉的样子时,他改变之驱力就会减弱。长期累积下来,问题的复杂化会使他难以决定什么是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和协助。 3 假设四:人有改变动力,但只想减轻困难到可忍受为止,而非根本改变。任务中心学派之前提强调针对案主想要处理的某一小部分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在欲解决之问题,可以让案主有系统且实际的去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有效率的恢复案主之平衡,也会使他对进一步的改变有兴趣,结果可能影响个人承认他有严重问题,并愿意继续处理其他问题。案主的需求来自于问题无法有效的解决, 但是案主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和案主一起澄清问题,协助案主认清问题,经由案主自我察觉而后自我决定,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 3 假设五:当然意识到有问题,而且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下,个人就会采取行动解决。案主之行动提供问题改变之重要手段,因案主有动机想要采取之行为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动力。改变的主要媒介是案主本人,他自己应负有找出自己要处理问题之责任,社会工作者之角色只是让案主改变他的愿望和有意愿处理问题。任务中心取向基本前提为针对案主的心理社会问题,探究可能的阻碍和可能催化的部分, 并协助案主界定当前想要和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何,并解决问题,而非探究问题之历史根源, 或是在改变案主人格特质、态度和行为。(一)案主问题之意义与处置的基本策略 3 案主问题性质与协助方式任务中心取向认为人类生活任何一部分的问题彼此都是连动反应的,因此问题并非静止不动,而是一直在改变。对个人来说,问题改变与消除问题是相似的方向。虽然问题是容易被分析了解,但是案主的问题是多面性、动态性和复杂纠葛一起的特性, 使问题要解决哪一个,以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才会令人满意,就成为重要课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