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8 《疑心和学问》教案(一)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才能: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论证的构造。
2。过程和方法:品析重要语句的含义,。(精
18 《疑心和学问》教案(一)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才能: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论证的构造。
2。过程和方法:品析重要语句的含义,。(精品文档请下载)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疑心"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培养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疑心,擅长发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把握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论证的构造。
2。 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教学难点:
培养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疑心,擅长发问的精神。
教学准备:
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2. 梳理文章构造,理清文章论证脉络。
3.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认识“疑心”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齐读关于读书学习的古诗文名句。(PPT投影)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论语》十二章)
读书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升才能的关键,如何把学过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顾颉刚的《疑心和学问》,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精品文档请下载)
2。理解作者。
顾颉刚,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擅长疑心和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辨史》,著作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等。(精品文档请下载)
3。链接:“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本儒家经典。(精品文档请下载)
4。复习稳固。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照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二、检查预习,积累知识
1。读准以下加点词语的读音并注意标红字的字形.
譬如(pì) 折扣(zhé) 大儒(rú) 停滞(zhì)
颛顼(zhuān) 帝喾(kù) 唐尧(yáo) 虞舜(shùn)
流俗(sú) 盲从(mánɡ) 程颐(yí) 腐草为萤(fǔ) 辨伪去妄 不攻自破(精品文档请下载)
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们假设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2)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