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中医科中风病中医诊疗指南.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科中风病中医诊疗指南.docx

上传人:likuilian1 2022/5/4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科中风病中医诊疗指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共识
(2017年版)
一、诊断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海参、鲤、鳖、鸡、鸭、瘦猪肉,多食山药、枸杞、芝麻、木耳等甘润滋阴食物,多喝活淡汤类。忌食羊肉、狗肉、桂圆、荔枝、洒类、花椒、大料、油炸等食品。勿嗜食辛辣。
部分患者在此基础上辨证届于肝阳上亢证,治疗宜平肝熄风为主,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后下、生石决明先'、川牛膝、黄苓、山柢I、H枯草等。
(4) 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
①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茂、全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写、地龙等。或具有同类功效得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② 饮食疗法:适食山药、芯苴仁、黄茂、莲子、白菜、冬瓜、丝瓜、木耳、赤小豆等。忌食生冷油腻、肥甘厚味。
3、常见变证
(1)呃逆
呃声短促不连续,神昏烦躁,舌质红或红绛,苔黄燥或少苔,脉细数者,可用人参粳米汤加减。西洋参、粳米等。
呃声洪亮有力,口臭烦躁,甚至神昏澹语,便秘尿赤,腹胀,舌红苔黄燥起芒刺,脉滑数或弦滑而大者选用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厚朴、枳实、沉香粉冲服等。烦热症状减轻,仍呃声频频,可予平逆止呃汤治疗。炒刀豆、宵皮、枳壳、旋覆花包、制半H、枇杷叶、莱菠子、鲜姜等。
(2) 呕血
呕血,神识迷蒙,面红目赤,烦躁不安,便十尿赤,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无苔,脉弦数者,可予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先熙、生地、赤芍、丹皮等,或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生大黄粉等鼻饲.
1. 针灸治疗
1、醒脑开窍针法
(1)中经络
主穴I:内关、水沟、三阴交。
主穴II:内关、印堂、上星、白会、三阴交。
辅穴:极泉、尺泽、委中。
操作:
主穴I: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水沟在鼻中隔下向上斜刺0、3寸;三阴交沿胫骨内侧后缘进针1~1、5寸,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角。
主穴II: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再刺印堂穴,向鼻根斜刺,进针0、3~0、5寸,继刺上星,选3寸毫针沿皮平刺透向白会;三阴交沿胫骨内侧后缘进针1~1、5寸,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角。
主穴II主要作为主穴I得替换穴位施用,多用于中风恢复期。
(2) 中脏腑(痰热内闭证,痰蒙活窍证)
选穴:内关、水沟、十二井穴。
操作:内关、水沟刺法同前;十二井穴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3) 中脏腑(元气败脱证)
选穴:内关、水沟、气海、关元、神阙、太冲、内庭。
操作:针灸结合,气海、关元、神阙可用灸法。
(4)主要兼症配穴
①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风池、完骨、天柱。
② 吞咽障碍:风池、翳风、完骨,咽后壁点刺。
③ 语言窖涩:上廉泉、金津、玉液点刺放血。
④ 手指握固:合谷透二间、八邪.
⑤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⑥ 高血压: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
⑦ 血管性痴呆:白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太冲。
2、传统针刺法选穴:肩骨禺、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丰隆、解溪、昆仑、太冲、太溪等。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3、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病痉挛瘫痪
取穴:上肢屈肌侧: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