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张爱玲作者简介张爱玲( 1920-1995 年)原名张瑛,出生于上海,中国现代作家。重要作品有《十八春》、《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连环套》、《倾城之恋》等家庭背景?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 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可到了她父母一代,家道已然完全败落。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则是一个时髦的新女性。张爱玲从小就会背唐诗,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童年时代?张爱玲是一个天才儿童,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第一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 ,第二篇小说写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 1927 年, 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张爱玲和她的童年张爱玲和表姐弟小学时代?1929 年( 9岁)入小学,报名时母亲一时踌躇,觉得"张瑛"不够响亮, "胡乱译两个字",取名"张爱玲"。后来,她在《必也正名乎》一文中说: "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其原因就在于对母亲送她上学的珍贵回忆。中学时代? 1931 年秋, 11 岁的张爱玲被母亲送入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中学读书.?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写过小说《摩登红楼梦》,并时有习作(包括中文和英文)刊载于学校的校刊《凤藻》和校外的《国光》等报刊杂志。? 1937 年夏天张爱玲毕业时,母亲再次回国,向父亲提出让张爱玲留学英国的要求,遭到拒绝,父亲歇斯底里地将张爱玲禁闭在家中。张爱玲病在床上,多日无人照应,几乎丧命。求学之路?1938 年,在困境中终于长成大姑娘的张爱玲再一次接受了命运的考验。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1939 年秋,张爱玲终于时来运转,得到了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的机会。此时,《西风》月刊也发表了她的散文处女作《天才梦》。然而,张爱玲仍然未能摆脱多舛的命运, 1942 年, 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香港,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能毕业就与她的终生好友炎樱同船返回上海。后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又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 为了生活的自立,只得为《泰吾士报》和《 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年轻时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