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8
文档名称:

TCP协议.pptx

格式:pptx   页数:8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TCP协议.pptx

上传人:yixingmaoj 2014/11/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TCP协议.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CP Part I
beerium@
背景
IP协议
TCP协议
背景
TCP/IP起源于6 0年代末美国政府资助的一个分组交换网络研究项目,到 9 0年代已发展成为计算机之间最常应用的组网形式。它是一个真正的开放系统,因为协议族的定义及其多种实现可以不用花钱或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公开地得到。它成为被称作“全球互联网”或“因特网( )”的基础。
很多不同的厂家生产各种型号的计算机,它们运行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但 TCP/IP协议族允许它们互相进行通信。这一点很让人感到吃惊,因为它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起初的设想。
文顿·瑟夫,现为Google副总裁兼首席互联网顾问。许多人把文顿·瑟夫看作“互联网之父”之一,他是TCP/IP协议和互联网架构的联合设计者之一。在1994年加入MCI之前,文顿·RI)公司的副总裁。1994年12月,《人物》杂志将文顿·瑟夫选为当年“25个最令人着迷的人”之一。
罗伯特·埃利奥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1938年12月23日-),常称鲍勃·卡恩(Bob Kahn),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发明了TCP协议,并与温顿·瑟夫一起发明了IP协议;这两个协议成为全世界因特网传输资料所用的最重要的技术。他也被称作“互联网之父”。
1969年10月2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系教授莱昂纳德·克莱因罗克带领一个研究小组,首次把一台电脑和一家研究机构的另一台电脑连接起来,让它们“交谈”,成为互联网雏形。
模型分层
TCP/IP 模型对应 OSI模型
TCP/IP
OSI
应用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
网络接层(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OSI和TCP/IP模型比较
共同点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 都能够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通信服务机制;
不同点
前者是七层模型,后者是四层结构
对可靠性要求不同(后者更高)
OSI模型是在协议开发前设计的, , 不适用于非TCP/IP网络.
实际市场应用不同(OSI模型只是理论上的模型,并没有成熟的产品,而TCP/IP已经成为“实际上的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