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大蒜生育期气候条件分析及种植区划.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蒜生育期气候条件分析及种植区划.doc

上传人:三角文案 2022/5/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蒜生育期气候条件分析及种植区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蒜生育期气候条件分析及种植区划
摘要 大蒜在成县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大蒜属浅根性植物,对光热较为敏感,对水分的要求不太严格。当年日照时数在2 100~2 800 h、气候较为冷凉、正常年份的雨量供应(当蒜头膨大期(5月) mm,降水量基本充足,有利于植株和蒜头生长。综上所述,9月至翌年5月降水量能够满足大蒜生育的水分需求。
2 产量与气候条件分析
温度对产量的影响
成县大蒜生产主要采用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温2~3 ℃,使大蒜出苗整齐,保证全苗。温度对大蒜生产的影响主要是幼苗期的持续低温和花芽蒜瓣分化期的晚霜冻。虽然大蒜能耐受-10 ℃的低温,但是在12月、1月<-10 ℃的低温连续超过3 d,大蒜幼苗就会发生冻害,叶片大面积干枯,对抽薹和蒜头生长造成影响。3月是大蒜花芽蒜瓣分化期,4月是抽薹期,这2个月是当地冷空气活动频繁和晚霜冻害期,低温和较强晚霜冻害会影响花芽蒜瓣分化和抽薹。因此,温度是影响大蒜生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4]。 降水对产量的影响
降水对大蒜产量影响不大,但若9—10月阴雨过多,土壤湿度过大,根系呼吸困难,影响幼苗生长,并引发大蒜病害,尤其在低洼地田间积水,时间过长会使大蒜生长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死亡,造成大幅减产。
日照对产量的影响
虽然成县全年日照时数不足,但是3—5月日照较丰,能满足大蒜花芽蒜瓣正常分化的要求。因此,日照对大蒜生產和产量的影响不大。
大蒜病害
成县大蒜主要病害有大蒜白腐病、大蒜紫斑病等。大蒜白腐病病原菌为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长出菌丝借灌溉和雨水蔓延传播,病原菌喜低温高湿,在温度10~20 ℃、相对湿度80%以上时发病严重。大蒜紫斑病病原菌为真菌,病害喜温暖高湿环境,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0~27 ℃、相对湿度90%以上,发病时间在大蒜生长后期。这2种病害遇有适宜的发病条件就会发生,造成大蒜减产。
3 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
低温
大蒜植株的耐寒力较强,但是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植株对低温的耐受力不同。幼苗对低温的耐受力以4~5叶时最强;幼苗过小,积累的养分少,根系浅,耐寒力弱;幼苗过大,由于生长中消耗的养分较多,耐寒力降低。因此,幼苗过大或过小都容易遭受冻害。此外,幼苗期持续低温也容易遭受冻害[5]。
霜冻
3月大蒜开始正常生长,抗寒能力逐渐降低,这时的霜冻会对大蒜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4月正值大蒜抽薹期,强晚霜冻可致大蒜不能正常抽薹或抽薹畸形,严重影响蒜薹品质和产量。
高湿
9—10月或4—5月降水过多,土壤湿度过大或田间积水都会影响大蒜的正常生长发育。
干旱
播种至出苗期(8—9月),如果出现持续高温少雨的干旱时段,则影响大蒜出苗率或不能按时出苗。有条件的应进行灌溉,以促进大蒜出苗。冬季干冷的年份大蒜长势无生机。春季出现明显的春旱时,影响大蒜抽薹和蒜瓣膨大。
4 成县大蒜生产农业气候区划
犀牛江河谷地带种植区
该区域气候温暖,光照充足,种植的大蒜上